第一章 花有重开日,人回少年时(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这是中枢已经绝望,开始死马当活马医的表现。</p>

为了进一步确定时间,赵煦又试探着询问:“资善堂的两位直讲先生近来怎样了?”</p>

资善堂,是宋代未出阁的皇子读书之地。</p>

其中官员有翊善、赞读、直讲等。</p>

若赵煦没有记错,如今的资善堂内只有两位权直讲,翊善与赞读都空缺着。</p>

“这个臣妇不知,只是昨日曾听冯景说,礼部公试,秘书监抽调了许多人去礼部贡院协助阅卷,两位直讲先生也被抽调了过去……”</p>

赵煦点点头。</p>

大概确定了。</p>

元丰八年,二月十七之前。</p>

为什么能这么肯定?</p>

因为二月十七,礼部贡院大火,烧死了三十多个人,也将大半考卷焚毁。</p>

其中就有着那两个从资善堂被抽调去礼部配合阅卷的直讲。</p>

这个事情,赵煦记得无比清楚。</p>

因为此事是他最初的梦魇!</p>

资善堂的直讲,是他的父皇,千挑万选出来的启蒙老师。</p>

也是陪伴了赵煦整个童年的亲近之人。</p>

但他们却在赵煦将要被确定为储君之前,被一把大火烧成了焦炭!</p>

然后,赵煦的身边,就被陆续塞来了一堆旧法大臣。</p>

苏轼、苏澈、苏颂、安焘、刘安世、程颐、王岩叟、范祖禹、范百禄……</p>

在这些人的上面,领头的则是两个老家伙。</p>

司马光、吕公著!</p>

一个新法大臣也没有!</p>

半个倾向新法的臣子也找不到!</p>

别人怎么看不知道。</p>

反正,在当时年少却已经开始懂事的赵煦心中,对此只有一个评价:欺天啦!</p>

贡院的大火,即使是意外,在赵煦看来也必然是蓄谋已久的阴谋。</p>

深深的恐惧与不安,随之如影随形,变成噩梦,成为梦魇。</p>

在随后的九年中,这些事情被不断强化,不断叠加。</p>

“殿下……殿下……”赵煦正失神着,耳畔传来了国婆婆的轻声呼唤。</p>

赵煦回过神来,看向国婆婆,道:“我没什么事情,国婆婆,且下去休息吧!”</p>

“是……臣妇告退!”妇人犹豫了一下,还是慢慢的从帘外缓缓退着,到了屏风之外。</p>

赵煦看着国婆婆退去的身影,想起了这个乳母,在他上上辈子的结局。</p>

自从十二岁那年,国婆婆等人被从赵煦身边驱逐出去。</p>

等赵煦再次得到这些人的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他成年亲政的时候,而那个时候,国婆婆早已经病死在了东京城中。</p>

赵煦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之怒。</p>

直接下令将相关官员统统贬黜!</p>

相关宦官,干脆全部流放!</p>

这还不解气,又过了两年,赵煦又迁怒于此,将当年跳的最高的那几个文官流放!</p>

不过,这些事情,对现在的赵煦来说,也是很久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了。</p>

有九百多年那么久。</p>

谁也想不到,只活了二十四岁的他,却在九百多年之后,又活了一世。</p>

他在新世纪的一个大学宿舍中醒来,成为了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历史系大学新生。</p>

虽然不知道原因,但赵煦很快就适应了下来。</p>

他适应的办法很简单。</p>

多观察、多学习,少说话。</p>

这对赵煦来说,不是难事。</p>

在十七岁亲政之前,赵煦就是这样活着的。</p>

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保持沉默。</p>

不管那些侍读也好,还是太皇太后亲自询问也罢。</p>

他都沉默不语。</p>

政事不问,国事不管。</p>

即使是那些人,将他身边的宦官、宫女全部换掉,将从小照顾他长大的乳母赶出大内,赵煦也沉默不言,假作不知。</p>

只在心中,将一个个人的名字,记录下来。</p>

待到笼罩在他头上的太皇太后上仙。</p>

待到他将自己父皇信赖和倚重的大臣们,从五湖四海一个个找回来的时候。</p>

赵煦雷霆一击,邵圣邵述!</p>

满朝宵小束手,天下奸邪远窜!</p>

然后,便是承先帝之志,挥师西向。</p>

河湟一战,青唐臣服!</p>

继而平夏城下,伏尸百里,斩首十万,收取横山,占据天都,西贼丧胆,辽国侧目!</p>

一扫仁庙以来,兵事孱弱,丧权辱国的颓势!</p>

奈何天不假年,壮志未酬,而英年早逝!</p>

没错!</p>

赵煦就是大宋的第七位官家。</p>

后世所谓的‘大宋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p>

但以上两个头衔,都不如他的第三个头衔有名。</p>

宋徽宗的哥哥!</p>

嗯,就是那位五国城留学生。</p>

在九百多年之后,与那位大明战神,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齐名的宋徽宗赵佶。</p>

有着一个这么有名的弟弟。</p>

赵煦的名气,自然微乎其微。</p>

假如不是专门学历史的,甚至都没听过他这个人。</p>

当赵煦从新世纪的陌生环境中睁开眼睛后。</p>

他找回了自己亲政以前的生存技能。</p>

在沉默寡言的掩护下,他观察并学习着一切。</p>

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几如天书、神话一样的事物。</p>

虽然开始有些难,也闹出过不少笑话。</p>

但,他很聪明,也很勤奋。</p>

勤能补拙,即使跨越了几近千年时光,文字语言、习俗、社会、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p>

但在他勤奋的学习和超强的适应能力下,慢慢的他就融入了现代社会。</p>

半年时间,他就学会了使用手机,使用微信、qq、微博,也学会了打游戏,看电视。</p>

他也熟悉了身边的圈子,和同学、老师们也熟络起来。</p>

一年之后,除了说话、举止稍有差别,他已经是一个正常的新世纪大学生。</p>

而作为皇帝,尤其是北宋的皇帝。</p>

赵煦在新世纪的优势很大!</p>

他也很快的就发现了自己的优势。</p>

艺术!</p>

在新世纪,二十来岁的大学生能写一笔艺术气息十足,而且士大夫韵味满分的书法,本身就很牛逼了。</p>

若是这个大学生还能写出一笔特别漂亮,古风味道拉满的飞白书。</p>

那就是人才中的人才了!</p>

而恰逢其会,彼时正是移动互联网开始迅速爆发的时代。</p>

而赵煦乘着这股时代的东风,成为了那头站在风口上的猪,靠着书法、绘画和不错的长相,迅速在短视频的浪潮中爆火,粉丝积累数百万。</p>

甚至,因此被帝都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青眼看重,收为关门弟子,并获得了帝都大学的硕博直读资格。</p>

在读书期间,赵煦协助了自己的老师,修复了多部宋代失传的经典。</p>

同时,也因为赵煦表现出了在宋代艺术品鉴赏方面的特长。</p>

他经常被考古研究所借去帮忙进行考古保护和文物甄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