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先上院线播放吗?”李小萍不解,“在霓虹卖出那么高的票房,很可能带起国内的票房的,其他不说,一些艺术影院肯定愿意播放。”</p>
“他愿意播放,我还不愿意给呢,听我的,不上院线。”</p>
“卖完这些版权,我再带到柏林电影节上试试看能卖出多少钱,蚊子肉再小也是肉嘛。”</p>
至于上院线。</p>
怎么说呢。</p>
有些电影,它天生就不适合在这个年代进入电影院。</p>
那么贵的电影票。</p>
以这个年代的工资。</p>
去一趟电影院算是奢侈消费了,你让我去看这个。</p>
谁看?</p>
看完不喊“日你嘛,退钱”就不错了。</p>
前世的时候霓虹票房起来了,《那山那人那狗》又不是没有重新上院线?</p>
但票房还是一点点,根本拉不起来。</p>
连拷贝钱都未必收的回来。</p>
既然如此。</p>
还不如干脆不上,保持住逼格!</p>
靠着霓虹的票房来把其他版权多卖点价。</p>
过个十几二十年,说不定会有不少人惋惜这部片子上院线也能有个不错的票房。</p>
只要不露底裤,这部片子的评价能比前世更高!</p>
到时候也是利益啊!</p>
“可是……”</p>
李小萍还想劝一下。</p>
但想到顾铭在这部片子上连续两次精准的判断。</p>
她的话说不出口了。</p>
出口的是“没问题”三个字。</p>
权威,就是在一次一次的正确选择下建立的。</p>
很快,启明星就把《那山那人那狗》在霓虹的票房给通过相熟的媒体宣传出去了。</p>
果然有艺术影院找到了启明星。</p>
希望将《那山那人那狗》上映。</p>
被启明星拒绝。</p>
这个举动也确实提升了点版权费用。</p>
150万将电视版权卖给了电影频道。</p>
50万卖了其他的诸如dvd版权什么的。</p>
没办法,现在对版权不重视,能卖这个价已经不低了。</p>
要不是有霓虹票房大卖的事,能卖这个价的一半就不错了。</p>
至于能不能卖更多钱。</p>
那就得等去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试试水了。</p>
靠着自己的名头,多多少少应该也能吸引些片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