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正文卷第一百四十二章心情巨好因奏章“憨憨?”里长把门一关,如作贼办压低声音。</p>
朱闻天递过去两份题本:“这个推广盐的先送上去,另一个看他们推广与否,不推广则不给,给了没用。</p>
咱们现在收干菜,冬天这里若还卖盒饭就没有菜了,我会种大棚,那个不适合当盒饭的菜来卖,太贵。</p>
现在南京收,别人可摘了菜阴干、晒干,阴干的多给钱,晒干的便宜,再看品相。</p>
再叫太子府的人帮忙回村子报信,其他二十一个村子咱也收干菜。”</p>
里长接过题本也不看,反而问:“朝廷怎么还没把东西做完?得等多久?”</p>
朱闻天笑着看里长:“等吧!回去会有惊喜。”</p>
他早猜出来朱元璋的小心思,或许是太子的主意,把人留下,然后派人修三个牌坊。</p>
自己不能说破,给里长个惊喜,给他们一个面子。</p>
“那我去找人收菜了?”里长要走。</p>
“不,衙,告,利,民。嘿嘿嘿嘿!”朱闻天摇头。</p>
“对对,找县衙的人,让他们出告示,这样算是利民之功,好!”</p>
里长懂了,出门找朱太一说两件事,其实属于一件,都是收干菜。</p>
朱太一瞬间领悟,让朱太二带两个护卫回下丘村报信,他前往上元县衙门。</p>
刘知县亲自招待:“呃!现在叫朱太一啊?他们能收多少干菜?我怕百姓干菜制多了他们收够了。”</p>
刘知县高兴时带着担忧,百姓夏天的菜吃不卖、卖不掉,也会有一些做成干的,却不多。</p>
百姓要干别的活儿赚钱,整天做干菜根本卖不出去。</p>
眼下有人收,百姓可多得钱,却怕百姓做好了,下丘村突然不要了,告示可是衙门发的。</p>
“他们……先照着两千贯钱的来收,黄瓜、茄子、萝卜、豇豆、香菜。阴干的比晒干的贵。</p>
按照新鲜蔬菜价格的三倍收干菜,阴干的多给三成,不够干,或者老的菜做出来的,他们不要。”</p>
朱太一把价格定下来,一般一斤干的需要八到十斤新鲜的才能做成。</p>
收干菜不能按照十倍价格收,给三倍已经不错了。</p>
刘知县听到两千贯,彻底放心,价钱他更满意,替百姓高兴,果然良善之村、仁义之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