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药方入信汤何灌(第二更)(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村子厨房的人跟着忙,李知县说差不多半夜时候要送个题本进南京给太子。</p>

村民们已经习惯每次给太子送东西时带上吃的,有太子的四个人手盯着,不担心下毒。</p>

村民商量一番,烤鸭、熏鸡方子已经交上去了,自己不做。</p>

做灌汤包,这个想来太子没吃过。</p>

抓紧时间熬皮冻,冰准备妥当,一会儿拿来加速皮冻凝结。</p>

其他人给面盆加温,本等着明天早上包包子,现在只能想办法快一点让面发好。</p>

选料,三肥七瘦的猪肉,泡发干的竹荪。</p>

配蘸料,陈醋芝麻酱单独一种,陈醋、酱油一种,酱油腐乳汁一种,韭菜花虾酱一种等,各种单独也有。</p>

再拌小菜,压干的香油麻油黄瓜条、葱油千张丝、鸡丝腐竹、咸香菜根、黄豆葫芦条与猪皮烀的小菜……</p>

朱太一、二、三、四在旁边盯住,不时打个下手。</p>

其实他们知道没什么可盯的,村里人不至于害太子,出问题一村全死。</p>

下丘村又不穷,好日子不过想寻死?</p>

等包子包好了上屉蒸时,里长带着灌汤包吃法的信和三黄加白散的方子过来。</p>

他担心别人不会吃,把嘴给烫了,灌汤包跟小笼包不一样,直接一口咬下去……</p>

半夜时,所有东西全部准备好,小菜用冰镇上,包子筐和二米粥筒用棉被包了一层又一层。</p>

船只挑着灯笼,朱太一和朱太二跟船回去,他们带着自己和船夫的食盒,一样的饭菜,就是蘸料少。</p>

到地方把东西上交,船工们就可以边等安排边吃。</p>

另外两个必须一路跟着包子走,拎自己的食盒。</p>

村民睡觉,早上卯初,差不多五点的时候,他们再把已经包好的包子拿去蒸,粥用文火一直热着。</p>

……</p>

翌日早,村民看看天气,没有下雨的意思,开渠放水灌麦田,再吃饭。</p>

吃完饭还得去摘棉花,最后一次吧!然后剩那么一点太晚的就不管了。</p>

棉花秸秆拿来粉碎喂牲口,或者看青贮池需要补料时加进去。</p>

村子里的牲畜太多了,没有足够的食物养不起。</p>

光是每天给吃的盐就不少,有时加骨粉和鱼肉粉、矿石粉、药草。</p>

“大量养殖牲畜和家禽,是个本事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