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修剪的整整齐齐,崇祯到底挂哪一棵上的?</p>
算了,山都给他铲了,还在乎区区一棵树?等个三两年,着手把建虏铲了,一劳永逸啊。</p>
闲逛间,郭允厚和阮大铖联袂而至,随行的还有二百多巡城司役丁。</p>
挖。</p>
郭阁老可是做生意的高手,如何能让一帮奸商骑脖子上屙屎?</p>
当然,皇帝和阁老不用动手,拢着袖子闲聊就行。</p>
“陛下圣明至此,百姓幸甚。”郭阁老上来就开大。</p>
“是啊,圣德炉端的简陋,然后旬日之间遍布京师人家,白日里烧水煮饭,晚间拎进卧室,一家老小挤一挤,可免寒风侵蚀,实乃大德。”阮大铖实话实说。</p>
“是以百姓名圣德炉,圣人之德,唯温饱而已。”郭阁老感慨。</p>
来,会说话就多说些,朕绝对不会飘。</p>
朱由检微笑不语,表示区区小事不足挂齿。</p>
就在这时,带人呼哧了半天的徐豆豆跑过来,拜道:“启奏陛下,小人挖坑六尺,未见石炭。”</p>
朱由检脸色一变,道:“带朕去看。”</p>
十人一组,挖了二十多个坑,深的六七尺,浅的二三尺,全是黑黝黝的泥土,没有煤炭。</p>
“继续挖!”朱由检克制着愤怒说道。</p>
又挖了三尺多,天都黑透了,还是不见煤。</p>
“出煤了,出煤了!”山脚一组人欢呼道。</p>
“走,去看看。”皇帝露出笑容来。</p>
就说嘛,朕要给京师百姓送温暖,难道能飞了不成?</p>
到了山脚,皇帝笑容僵了。</p>
就下面薄薄的一层,不够一尺厚,还掺杂着大量的渣滓石块。</p>
郭允厚抓了一把看了片刻,道:“都是煤灰,回填的土。”</p>
“朕的煤,没了?”朱由检气的脑袋发昏,喝道:“召徐应元、史可法、骆思恭、刘若愚来。”</p>
郭允厚劝道:“陛下,年代久远,不宜大动干戈。”</p>
“偌大煤山被挖空,偌大江山又如何?查,彻查到底。”朱由检一意孤行。</p>
气着了。</p>
前头要给人民送温暖,后脚就挨了一巴掌,怎么忍?</p>
煤山尚且被不知不觉挖空,国家又当如何?</p>
“去请袁阁老。”郭允厚拽住王永庆悄声说了一句,又道:“陛下,消息走漏,煤价必然再涨。</p>
当务之急,遮盖消息,收缴私矿,充为公有,以保证京师石炭供给。”</p>
“陛下,巡城司愿为前驱!”阮国丈跃跃欲试。</p>
燃烧吧,我的陛下,待臣为你建功立业,赏个伯爵就好。</p>
“陛下,兹事体大,万不可鲁莽。”郭允厚狠狠瞪了阮大铖一眼,道:“矿场少则一二百人,多则三两千人,若是被煽动作乱,天下震动啊。”</p>
“陛下,郭阁老所言极是,不可不慎。”袁可立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道:“请陛下三思而行。”</p>
“陛下三思。”随同来的李国普等人拜下。</p>
“回宫,御书房商议此事。”皇帝走了两步,回头道:“诸卿辛苦,各赏银五钱。”</p>
“谢陛下恩赏。”诸丁拜下。</p>
目送皇帝离开,吕棉山聚集众人,道:“皇帝赏了封口费,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消息走漏,全部滚蛋。”</p>
“指挥放心,我等晓得轻重,绝不敢泄露。”诸人纷纷保证。</p>
皇帝气的发抖,这要是说出去,不被扒皮才怪。</p>
再说了,皇帝阔绰,开口就是五钱银子,谁还能说三道四?</p>
……………………</p>
读者老爷阔绰,伸手就是几张推荐票,作者点头哈腰地说:谢谢各位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