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岁宴
北牧那边得到粮食、布匹后,下边的子民是一片欢呼,得知以后可以继续通过牛羊交换,轻松欢喜的气氛连续持续多日,不过耶律楚还是定下了每家必须保证在养够一定量马的情况下,才可以养更多的牛羊,至于能养多少就全看各人本事。
好在现在北牧的子民还知道马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大汗的要求。可是随着牛羊成为自家生活的主要来源,那么每家每户饲养的精力自然逐渐偏向牛羊,马尽管还养着,可是不如以前那么仔细精细,量是有了,质就不一定能保障,当然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慢慢形成的,可是等反应过来时已为时晚矣。
第一批牛羊先分配给靠近边关的城镇,比正常的市价稍微偏低点,羊还好,大部分直接卖到肉市,少部分被农户买回家去。牛直接是疯抢,一听说朝廷给调配了一批牛过来,但凡有点存银的农户那是借钱也要买到一头,遇上整个村子都特别贫困的,那也要合全村之力买上一头。
以前那是有钱也没有牛来买卖,这次这么好的机会可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以至于将近一个月时间,大家出门打招呼的方式都变成:“你家买牛了吗”或者“你们村买牛了吗?”
在这个农业主导的时代,又没有现代的机器设备,耕牛的珍贵可想而知,有了牛就可以降低很多人力的耕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出行也会方便很多,农闲时还能利用牛车帮人拉个货载个人的挣点零花钱。
对于农户来讲家里有了一头牛,之前吃不饱饭的状态可能变得能维持温饱,之前勉强温饱的状态可能变得粮食有富余,百姓富裕了税收也能及时交付,同样朝廷富裕了就有更多的能力去回馈百姓,这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在当权者不昏庸无道的情况下,整个大庆会越来越好,当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可是总归开头了不是。现在牛羊只是惠及部分地方,以后惠及的范围只会越来越广。
等此间事情告一段落,皇帝就催着九王爷回京一趟,想要给他选个家世好、样貌佳、性情好的王妃,可惜被九王爷以初次与北牧合作,不能确定北牧是否会撕毁协议、反咬一口,还是在边关再待一年,等稳定下来再谈回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