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北海(2 / 3)

袁阀 巴奀月 2709 字 2024-02-2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孔融当然知道利弊,但如果向冀州军求援,则他们可能趁机占据了北海,以袁家跟袁熙的声望,北海各地就很容易归附。自己被一个青年架空,那是孔融所不愿看到的。</p>

“孔北海还有什么疑虑吗?”邴原问道。</p>

孔融想了想,终究觉得以北海安危为要紧,于是问道,“黄巾贼已将北海城合围,如何派遣人去求援?”</p>

众人一时语塞,突破黄巾贼营地,这可是十分危险的事,他们一帮文人,哪能有什么办法,这就是为何曹操十分讨厌士大夫的原因。</p>

孔融一众文武下属也都在场,孔融看向他们,希望能出了主意。</p>

“武安国将军身具神力,武勇非凡,可让他突围求援。”一个士族乡绅道。</p>

三十多岁,身材敦实,一脸横肉的武安国赶紧摆手,澄清道,“非我不愿求援,只是黄巾贼包围了北海,突围的人多了势必吸引黄巾贼的主意,有被围堵的危险。而去的人少也突破不了黄巾贼营地。”</p>

武安国是北海郡有名的力士,虽然对自己实力颇为自负,但要单身冒险突围他是不敢的,何况虎牢关一战后,他被吕布打破胆了,至今仍然对战场有一种恐惧。</p>

“大人,在下举荐一人,可担当求援重任。”孔融下属中一个小吏高声道。</p>

众人皆惊异地看着那人,孔融知道,那人是他的主薄,北海营陵人王修。年初被他征辟为主薄。</p>

“是何人?叔治快快讲来!”孔融惊讶道。</p>

“大人帐下,东莱黄县人,太史慈弓马娴熟,武勇过人,可当重任。”</p>

一干人等大都不知道太史慈何人,他们都看孔融怎么处理。孔融担任北海太守后,听闻太史慈的事迹,认为他是个英才,有意征辟他。但那时太史慈避祸辽东去了,孔融只好代为赡恤他母亲。</p>

年初,太史慈回到青州,听母亲说起孔融一事,于是到了北海在孔融帐下做了个牙门将。东莱太史慈确实有隋唐演义中,历城秦叔宝之风范。</p>

太史慈在军中不久,但武艺高强之名已传闻远近,对此孔融也是有所耳闻。于是让人召来太史慈。</p>

太史慈今年二十七岁,他身材匀称精壮,蓄有短须,一副英伟的模样。</p>

为了报答孔融,赡恤他母亲之恩,太史慈在北海军中任了个牙门将。职位是小了些,在他看来孔融像个儒士更过于太守,并非明主。但受了孔融恩义,只能屈身北海,好寻找机会报答他的大恩。</p>

太史慈被带到孔融府上的前堂。此时众人都好奇地看着他,想知道这个被王修举荐的人,有何过人之处。</p>

太史慈面对这么多目光虽然紧张,但步伐稳健,举止大方,看得孔融、管宁等人暗自肯定了几分。</p>

“在下东莱黄县人太史慈,见过诸位先生。”太史慈深深一揖。</p>

孔融赶紧上前牵住太史慈的手,激动说道,“黄巾贼围城一事,子义想必已经知道,现在大伙商议,派人突围去临淄,向冀州袁熙军求援。”</p>

孔融松开手,继续道:“奈何黄巾贼围城甚急,非武艺高超之人不能突围,方才王叔治举荐了你,不知子义可敢领命?”</p>

太史慈正愁没有机会报恩,朗声道,“区区黄巾怎奈何得了我,诸位大人莫急,今夜某就突围前去临淄。”</p>

“且莫说大话,黄巾贼围城几重,其营地岂是那么好突破的。”武安国道,他因为先前不敢突围,这时太史慈领命,使得他大没面子。</p>

太史慈单膝跪下,说道,“愿立军令,不能突围到临淄甘愿受罚。”</p>

“好!”在场不少人都喝彩道。在他们看太史慈信心满满,于是对搬来救兵充满希望。</p>

孔融点点头,让太史慈下去准备。</p>

半夜,围城一天的黄巾军大都已经熟睡,他们准备着积蓄力量,好在天明后一举攻破北海城。</p>

城门里发出“戛戛”的刺耳声,城门开了一道缝隙,接着很快关上。</p>

“嘀嗒”的马蹄声响起。太史慈不敢停歇,策马向着北海北西突围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