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帝姬(3 / 3)

袁阀 巴奀月 2717 字 2024-02-2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而且袁熙必须以一地之力护袁家侧翼安全,以牵制日益壮大的曹操,待父亲袁绍鼎定河北后,就可以两路出兵和曹操在黄河两岸决战,不过这之前,袁熙必须拿下青州。</p>

想到这里,袁熙很庆幸重生成为袁家嫡子,不但权利巨大,地位崇高,袁绍这个父亲也给了他们这些儿子们充足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行发展。</p>

然而如果他穿越成曹操的儿子,那别说私自培养势力,你就是与朝臣交往过于密切,都有可能被教训,这是曹操的英明之处,天下还未统一之时,他需要所有臣子的目光都集中到大业之上,而不是因为区区的世子之争,勾心斗角,离心离德,此乃祸乱之根源。</p>

不过话是没错,理也是这个理,不过真发生到自己身上时,那可不好,后人经常诽谤大晋太宗宣武帝袁熙,说他虚伪说他双标,不过袁熙他是一位枭雄,是一位政客对吗,你指望袁熙能有多少节操可言。</p>

将军府。</p>

因为青州攻略的事情,袁绍却是陷入沉思,虽然他正值壮年,但是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他也早已在心里思考,嫡长子继位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但他之前比较偏爱自己的小儿子袁尚,直到自己的二儿子袁熙异军突起,崭露头角,袁绍心中的计较多了起来。</p>

袁熙四岁时,一怪书生说袁熙贵不可言,将来必能定乱安民,袁熙自身也表现的越来越优秀,这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p>

随着袁绍的地盘逐渐扩大,手下人越来越多,就算他不想,麾下人也会有各自支持的人,袁绍确实好谋无断,可不代表他没有自己选择的倾向。</p>

就目前来看,他已渐渐偏向袁熙,不过到底有些犹豫,他想了想,还是叫来了自己手下此时唯一可以谈心的人,许攸。</p>

袁绍开门见山道:“子远以为吾之三子如何?”</p>

许攸惊讶于袁绍的话,他印象里袁绍可不是此时这个样子,立储这样的事就算他心有所属也会犹豫不决,想了想,道:“大公子勇武,三公子聪慧,只有二公子,某有些看不透,不过某最看好的,也正是二公子。”</p>

他未称主公,袁绍也未呼他属下,二人就像是老朋友一样聊天。</p>

见许攸如此回答,袁绍感慨道:“是啊,显奕早已与从前不同了。”</p>

说着将袁熙向自己请求出征青州的事说了。</p>

许攸有些忍不住笑的样子,“这是好事啊,二公子长大了,能替本初分忧了,何况二公子领兵还可以防止异姓将领专权,同时还可以安抚青州世家,以为我冀州之羽翼。”</p>

袁绍点点头说道:“吾亦如此想,只是不想显奕让其顺风顺水惯了,以免日后遇到挫折一蹶不振。”</p>

许攸神情一凛,二公子变了,本初居然也随着变了,这是培养继承人的节奏啊。</p>

果然,袁绍继续说道:“不瞒子远,吾确实有意显奕为后,只是此时断言尚早,亦要给显思,显甫机会,所以不能传出太早。”</p>

许攸陷入沉思,其实经过这么长时间与袁熙的交流,他是属意袁熙的,不过既然袁绍以朋友的身份问他家事,他自然也不会偏颇。</p>

于是许攸真心实意相对客观地说道:“愚以为河北之地早晚归心,到时四州之地,三公子各选一州,既是锻炼,也是考验,立最杰出者为嗣,可矣。”</p>

心里暗想,二公子,吾只能帮你到这里,以你之才,脱颖而出并不难,只是不知道公子究竟能走到哪一步。</p>

袁绍听到他的提议,眼前一亮,有些意动,想了想,道:“如此也好,今日之事,子远切勿外传。”</p>

“诺!”</p>

袁绍一时之念,成就了袁熙,同时也犯了和李渊一样的错误,真是祸福无常啊,最终袁绍和李渊走上了相似而又不同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