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李献忠洞房花烛 科尔沁改换门庭(求追订月票)(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可惜郑贵妃再受宠也不是皇后,朱常洵依然只是福王。</p>

他笑着说道:“即使宁远伯要重新继承,前面还有他二哥李性忠,恐怕还是轮不到献忠老弟。”</p>

为了不让郑养性太过尴尬,随后又说道:“不过献忠老弟独得陛下青睐,这事还真有些说不大准。”</p>

随后两人便对饮了一杯。</p>

行完三拜大礼之后,李献忠用准备好的秤杆挑起新娘头上的盖头,寓意:称心如意。</p>

哈齐娅此时一身的凤冠霞帔,看上去同汉家女子无异。</p>

原本就面容精致的她,在这一身礼服的衬托下更加显得美艳动人。</p>

此时成国公朱纯臣手中的酒杯居然都打翻了,实在是哈齐娅这容貌让他惊为天人。</p>

他激动地说道:“难怪当初献忠在眠月楼对吴小小姑娘根本提就不起兴趣,原来新娘子长得这么好看。”</p>

看到成国公好色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旁的郑养性赶紧假装咳嗽了两声,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言行。</p>

好在此时众人的注意力都在这对新人身上,不然朱纯臣还真不好收场。</p>

随后他们又陆续举行了沃盥礼、同牢礼、合匏礼。</p>

李献忠亲手解下哈齐娅头上的许婚之缨,完成了“解缨”的步骤。</p>

然后又从他们二人头上各剪取一束头发,同之前李献忠解下的红缨梳结在一起,放入备好的锦囊中,象征两人牢牢结合在一起。</p>

这也就是“结发”,完成了这个步骤后他们就正式成为了结发夫妻。</p>

解缨结发礼后,李献忠夫妇又开始答谢宾客。</p>

这场婚宴场面宏大,也忙坏了两人,一直搞到接近了子时,这对新人才算入了洞房。</p>

尽管哈齐娅并不理解这些复杂流程背后的寓意,不过终于可以和李献忠单独相处了,这些付出还是值得的。</p>

这一顿流程走下来,让二人有些疲惫,但似乎并不影响他们的兴致。</p>

虽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这该死的仪式感,使得他们两人还是有些放不开。</p>

此时的哈齐娅脸色微微泛红,尽管她的内心十分渴望,不过她还是保持端坐的姿势。</p>

看到她这副模样,李献忠觉得有些好笑,于是决定戏弄她一下。</p>

李献忠一本正经地说道:“从今往后,我们就是结发夫妻了。不过为夫整天征战,搞不好哪天就战死沙场了,所以特地写了一首诗给娘子,也好让你留个念想。”</p>

然后他又缓缓地吟唱道:</p>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p>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p>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p>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p>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p>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p>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p>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p>

虽然哈齐娅并不能完全理解诗中的全部含义,但此时眼泪已经在她的眼中打转了,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很快就朝着李献忠靠了过去,二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呼吸也开始变得急促起来。</p>

当他们双唇触碰到的一瞬间,就如同决堤的江水那般,再也按捺不住彼此内心的渴望了</p>

数度缠绵之后,李献忠更是直接一觉睡到了天亮。</p>

尽管不愿意打扰自家少将军,不过在李管家的催促下,李三顺还是叫醒了李献忠。</p>

出于礼数他还是应该去送别一下昨日前来恭贺的宾客。</p>

当得知这次光礼金就收了白银30多万两的时候李献忠直接乐开了花。</p>

这样算下来去掉开销还净赚了20万两银子,看来这排场大还是有好处的,礼金也是水涨船高。</p>

不过李献忠只拿走了一半,毕竟这次婚礼主要是李家操办的,他也不好意思拿太多。</p>

当他送完宾客想去给自己的大哥李世忠再仔细诊断一下的时候,才发现他居然没有留在铁岭休养,而是直接返回了京城。</p>

说实话他多少还是有些伤感,这很可能是他们两兄弟最后一次见面了!</p>

其实不止是李世忠,此时李家大部分人都已经搬迁到了京城,留守在铁岭老宅的族人也已经不多了。</p>

很快这里又恢复了平静。</p>

当然了,不久后哈齐娅也将搬到京城居住。</p>

因为万历已经在京城恩赐了李献忠一座府邸。</p>

虽然他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很明显,就是叫李献忠将家眷留在京中。</p>

袁应泰在继任辽东经略后,动作不小。</p>

不断地向辽东地区增加兵力,尤其是在南面的宽甸堡附近,明军的兵力已经从原先熊廷弼士时期的三千人增加到了一万人。</p>

而且明军同建州在宽甸附近已经爆发了多次小规模的冲突。</p>

对于这种举动李献忠也很无奈。</p>

熊廷弼当初派遣三千白杆兵驻扎,其实正合适。</p>

既能够保证鞑子一时间攻不下宽甸堡,对于粮食的需求又没有那么大,即使被鞑子包围也能够坚守一段时间。</p>

这样一来就为解围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p>

但袁应泰派一万主力驻守就有些问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