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电视台的老熟人(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分红在四个生产队的村民眼中,是一个美好的盼头,但对张浩南而言,是一种避免麻烦的手段。</p>

要不了二十年,整个五家埭村都会彻底转型,从农业村转为工业村,而此时想要拿地,一亩地从三十五万涨到一百多万。</p>

而五家埭村,是一家常年账面结余四千多万的市“贫困村”,丢了“贫困村”帽子的那一届村长被人暴打住院接近一个月。</p>

盖因“贫困村”在本市有政策倾斜,来去五个百分点以上。</p>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甭管是穷是富,都一样。</p>

张浩南要的是拿地时的本地人优势,为的是将来面对外商拿地时,自己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迫给外商让路。</p>

此时的分红,为的是将来的便利。</p>

说到底,农村土地的使用,当地集体的嗓门只要够大够坚决,天王老子来了也没用。</p>

怎么嗓门大?怎么坚决?</p>

无他,多個选择多条路。</p>

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也正是如此。</p>

只是张浩南有一点没想到,那就是这年头在沙城这么搞,直接引起了轰动,几个村一传,沾亲带故的也就几个镇都知道了。</p>

再加上徐振涛这个大桥镇镇长忙前忙后,顿时惊动了市电视台。</p>

沙城电视台的两个栏目,前后脚扛着摄像机来五家埭村采访,原本只是想报道“造福乡里不忘本”的传统美德故事。</p>

结果发现张浩南才十八岁,而且是两江工业大学的保送生,顿时兴奋不已,毫无疑问,这是绝佳的新闻素材啊。</p>

草根创业,穷人孩子早当家,文武双全新时代好少年……</p>

能想到的描述都能套上。</p>

可惜采访的时候,有点不顺利。</p>

“张……我喊您张总还是张同学?”</p>

“都行。”</p>

“那我还是喊您张总吧。”</p>

“都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