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 地震鲶(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这天上午,神谷和鬼冢都在本乡校区这边上课,中午很自然就约在一起吃午饭。</p>

或许是以前在巨琼神社里面吃得实在太健康和清澹了,鬼冢一直对各式美食充满了热情。</p>

而她今天兴趣满满的赤门拉面,算是东京大学最有名的食堂餐。</p>

赤门拉面以东大的重要古迹为名,因其汤汁与赤门颜色都呈深红色。拉面本身有些像浇卤面,用中华油面为底,厚厚地铺上香孤肉燥、豆芽菜、木耳、笋、白菜等多种食材,汤汁略带辛辣感。</p>

一碗拉面里有两个球面,价格的话只要400円,算得上价格亲民且份量豪迈。</p>

售卖赤门拉面的中央食堂,建在安田讲堂前面广场的地下。</p>

神谷和鬼冢碰头下来食堂的时候,里面已经有很多人了,来这里吃饭的人形形***。</p>

因为东大本乡校区这边本身是没有围墙的,只有几个门象征性的表示这一片是学校区域。整个校区差不多就是全开放的状态,所以学校食堂也是完全面向社会的。</p>

除去东大的学生以外,还有不少游客也会到这里的食堂来打卡。</p>

两人排队买了面,找位置面对面坐下。</p>

他们来得不算早,食堂里已经有很多人了。隔壁桌是几个大学男生,各自捧着一碗赤门拉面呼哧呼哧吃得满头大汗,发出大声的吸熘面条的声音。</p>

在日本确实有吃面条刻意发出声响的习惯,这甚至可以算得上一种礼仪。</p>

这个国家就是这样子的,这里也有礼仪,那里也有礼仪,像什么、,诸如此类小规矩非常多,神谷生活在这里一年多早就有切身感受了。</p>

鉴于大环境如此,</p>

至于吃面条发出吸熘声,日本在吃其他食物时,发出多大的声音其实也是会被认为不礼貌,但唯有面条是特例。</p>

这种习惯好像从江户时代就有了。</p>

至于为什么这样子,有说法说江户时期的人们性子都比较急,面条作为平民食物,平民们着急将其快速吃完早点返回工作岗位;也有说吸熘面条是为了将面和汤汁一起送进嘴里,这样子一起吃的味道才会最好,而且吃得快点能保证面条不失去弹性,算是对食物和厨师的一种尊重。</p>

不过日至今日,也不是所有日本人都还会保持这做做法。</p>

像鬼冢,她吃面就很安静。</p>

小巫女在她那碗面里加了些辛辣粉,没吃两口就呛出了眼泪,然后用纸巾擦擦眼角继续吃。</p>

日本人对辣的接受程度本来就很弱,鬼冢大概属于又菜又爱吃。</p>

至于神谷倒是不觉得赤门拉面有多好吃,真的尝到有种网红食物拔草的感觉。</p>

这面的勾欠实在太咸了</p>

但四百円一大碗的价格,确实让人不能挑太多毛病。</p>

鬼冢的话,可能是以前少盐少油的食物实在吃太多了,对咸卤还挺中意。</p>

无所谓了,她高兴就好。</p>

反正跟小巫女吃饭本来就主打一个陪伴。</p>

鬼冢张嘴哈了两口气,又喝了一大口水,随后狐疑地看向对面笑盈盈的神谷,</p>

神谷其实是觉得看着鬼冢扎起头发,明明吃到白皙的脸颊发红,额角冒细汗,却还要坚持一口一口吃面的样子挺有趣的。</p>

不过他不会直接承认这一点</p>

。</p>

两人又吃了一阵子,期间随意聊些闲话。</p>

一碗赤门拉面吃完,鬼冢连纸巾都快用了小半包。</p>

正当两人打算一起离开中央食堂的时候,彼此的手机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响起。</p>

神谷没多想将电话接起来,是对策室那边的联络人员打来的。</p>

联络员在电话那头讲的很简短,但语气有些焦急。</p>

就是通知神谷川往对策室大楼去一趟,因为组织上怀疑,近期东京很可能要发生地震。</p>

神谷挂掉电话,看到鬼冢那边随意说了几句也把电话挂断。</p>

小巫女的脸色有点复杂。</p>

看来两人是接到了同一项通知。</p>

要知道,地震这种事情以目前的科技手段是无法预测。</p>

而且还是对策室这种组织率先给的预警,那就说明即将发生的地震很可能并非自然原因,而是和某些超凡因素挂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