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我见青山多妩媚(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p>

已经快要入春,此地气温也不再像北境那般让人睫毛结霜。</p>

平原上枯黄的麦苗在风中摇曳,一条河流镶嵌在其中,宛如蓝色的绸带,柔美弯曲。</p>

天刚微亮,水牛吃着河边嫩草,易宁躺在牛背上,双手枕在脑后,嘴中叼着颗薄荷叶,仰望天空。</p>

天空开始乌云密布,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绒布,遮盖了整个天空,将这片平原压得老低。</p>

“哒哒哒。”</p>

雨滴落下,打在略微枯黄的草地上,滋润万物。</p>

恰巧此处不远,却见一竹亭,亭内隐约有两双人影,炊烟悠悠。</p>

易宁翻身跃下牛背,戴好风帽,指着远处竹亭:“老牛走喽。”</p>

“哞~”</p>

水牛发出一声鼻息,然后继续吃草。</p>

易宁无奈:“亭午走喽。”</p>

水牛抬头,眉开眼笑。</p>

“你这就是那老鼠钻进书箱里。”易宁笑骂。</p>

水牛歪头不解。</p>

“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哈哈哈。”</p>

“哞~”身后水牛摇头晃脑,毫不理会易宁的挖苦。</p>

那日从牵牛村离去后,得知这牛还没有名字。</p>

易宁便想要叫它“牛牛”,寓意勇敢牛牛,不怕困难。</p>

被水牛严肃拒绝。</p>

之后又取出“小黄”“小黑”“壮牛”等名,把水牛气得“哞哞”直叫,一路上走得像小怨妇一般。</p>

最后易宁明白了他的意思,原来牵牛村有个习俗,孩子名字取得越文艺,将来成就也越大。</p>

按他们的想法就是,名字都是文名了,以后成个举人秀才也是有希望的吧。</p>

于是,易宁取了首宋代诗词,《二十一日柘龙桥道中》的词语,为水牛命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