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知易行难(除夕团圆)(2 / 3)

胡服骑射 昨夜不知愁 1328 字 2024-02-25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脑海中又复盘起了今日战场上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形。</p>

之前他心底曾推演过大量只存在于理论上的研究,然而这理论无论如何推演、推演的多么严谨,但没有实践的证明、总归不能摆上台面。</p>

但今天通过他亲自参与进的局部战争、或多或少赵章已经能确定出一些东西。</p>

倒并非是许钧的临战指挥上有问题,而是在战术层面上。</p>

赵章今日在临战前,观察敌我双方在战场上的交战状况时,发现无论是步卒还是车乘,都太过依赖于大军团作战。这种此时比较依赖的常规战术,用赵章后世的思维来看,漏洞着实不少。</p>

其中,无论是赵军还是中山军,似乎到了统军千人之上的兵尉级别、麾下大多统帅的只有一个兵种。</p>

虽然这在上万人的大规模作战中,战役摆阵阵战时,通常整個大阵才会配备成建制的多兵种,以分列戍守于大阵的各个冲关位置,协同作战。</p>

骤然一看,这样安排也没什么毛病。</p>

然而,这般排阵看似无懈可击,但实际上,大军的整体阵型在各个局部位置、必然会出现弱点,尤其是在地势开阔的战场上,更加需要良好的兵种统调能力,以应对战场上发生的各种突然变化。</p>

就似今日、某个中型方阵的一旦被冲散,缺少了多兵种的快速协调,被敌军趁势掩杀,再想重新聚兵就非常困难。</p>

而在赵军骑旅下场后的作战效果,也从侧面证实了赵章的猜测。</p>

骑兵运动力强,就可以凭借良好的机动性,很好找到这种弱点,快速针对,然后分而破之。</p>

而中山大阵本来就没有太多骑兵足以同赵军形成对抗。</p>

所以当赵军的骑旅一下场,临时聚集起来的中山方阵只能依靠步卒列阵来防守。</p>

这种情况下除了长矛阵、亦需要足够规模且密集的弓弩攒射、才能对骑兵形成有效的杀伤。</p>

而骑兵又不会傻傻的去冲击长矛大阵,攒射在混乱的战况下更是不易积蓄,弓兵训练困难,多是行于战车之上作为射手,而步卒方阵中主要的还是弩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