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缓闻言,不可否认的点了点头,继续道:“而今秦兵虽利,却居弱;韩军虽颓,却从盛,秦人可战,却不堪胜矣。”</p>
“今日不可胜,若来年再战,又待如何?”赵章再问道。</p>
楼缓眉头微皱,却是没有说话,似乎也想到了什么。</p>
赵章心下轻叹了口气,语气有些沉重道:“宜阳必为秦国所取!”</p>
楼缓眼神微凝,慎道:“何以见得?”</p>
“宜阳者,中原之门户也。秦之所图,非周室,而为天下也。若图天下,必取宜阳,故倾国而必得也。今楚有外兵,却首鼠两端,不足惧;齐搅于朝,如同浮萍,不足扰。韩无有外力所助,而内力又不足于秦,久持之下,宜阳当得不失否?”赵章莫来由的痛心道。</p>
其实赵章最初的政治倾向,便是出兵助韩,这并非是念及什么三晋手足同盟,也并非是因为他的母亲是韩国的公主,而是以长远所计,为长远的抑制秦国发展,抑制秦国的东出之路!</p>
宜阳的地势相当特殊,其地处崤山以东,牢牢把控着函谷的东大门,秦国虽据崤函之险,但只要一日不得宜阳,便也只能据险关、而待守攻,根本无法出函谷直接进逼中原。</p>
秦国往日对山东列国发起战争,所出兵的路线,只有三条,其一:出函谷后转而向北经茅津渡口,渡过大河(黄河),进入魏国境内,再向山东列国发起攻击;其二:向北由蒲津渡河;其三:再向北,经龙门渡。</p>
但无论那种出兵的方式,大河都是一道绕不开的天堑。在秦国弱小的时候,大河能佑护其发展,但当秦国强大了,反而成为秦国扩张最大的绊脚石。</p>
而秦国若得到了宜阳,那攻守之势必然瞬间转逆,宜阳若得,便相当于秦军出函谷关后,拥有了一个可囤积兵线、补给的大本营,彼时的秦国便可步步扎稳、缓缓图之!</p>
这对山东列国无疑是个定时炸弹,到那时秦国想打就打,想守就守,直接向东打,或者向南,那可就方便太多了。</p>
因此,宜阳从来都不仅仅是秦国通衢三川的坦途大道,更是锁死秦国东出的一把密钥。</p>
昏暗的车厢内,两人对视无言,此刻二人都能明白,宜阳意味着什么,却什么都无法改变,因为,就此时此刻而言,任由秦韩两国相拼,对耗,才是更符合赵国利益的一条路啊……因为君父的目标从来都不是争霸中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