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正文卷第170章咱得给父皇上请罪书<b>最新网址:</b>藏书楼内。</p>
这会早已是人山人海。</p>
从一层到六层,都被分成一间间小隔间,</p>
在小隔间门口,则是挂着一个个牌子,上写《秦书》、《汉书》、《唐书》、《宋书》、《野史汇集》、《工学》、《农书汇集》……</p>
这些隔间将整个楼内的数万本书籍都给清晰的分目,但也让一众人都看的琳琅满目,眼花缭乱。</p>
而在小隔间外,则是有着一排排的桌椅,很快,便已经有人坐在其上,手拿一本书开始看了起来。</p>
混在人群中进来的朱棣与道衍和尚,也被这么宏大的场景震慑住心神,不由一脸惊诧的看向一旁的郭安,“竟如此之多的书籍?”</p>
郭安回道:“殿下,就这书籍,微臣还担忧不够用呢!”</p>
朱棣瞪着眼睛,满脸喜色的四处打量着,喃喃自语道:“够了,够了,咱在应天城皇宫内的藏书楼都没见到过这么多的书籍……”</p>
于此同时,一楼最中间,则是竖立着一大块石碑。</p>
一群士绅与商贾们,正带着他们家的子嗣,在一旁满脸兴奋的看着。</p>
“快看,第四列第六行刻记着,咱张家捐献典籍四百六十二本。”</p>
“快看,第六列第八行刻记着,咱李家捐献典籍三百一十二本……”</p>
“快,曾兄,这里竟然有晦庵先生的《通书解说》?”</p>
“这里有刘焯《稽极》、《周髀》!”</p>
“天啊,这是张苍的《荀子》……”</p>
“快,二楼还有……三楼……四楼还有……</p>
随着一声声惊呼声,整个藏书楼的儒生都像是被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所有儒生都是满脸狂喜的朝着一个个小隔间奔去。</p>
“呜呜……”</p>
一个儒生直接抱着一本书籍大哭,“我至今都还记得,儿时,为了借阅这本书籍,我冒着大雪天,硬生生走了二十多里地,从夫子家中借回去,手脚都给冻僵了,然后连夜抄写完……顾不及吃饭,又连夜给夫子送回去……”</p>
“呜呜,小弟也是啊,为了借读横渠先生的这本《经学理窟》,小弟带着家中仅剩那只老母鸡,送给乡里张老爷,才能借阅两天……</p>
小弟心疼啊……呜呜……</p>
谁能想到,现在这么多书籍,我等都可随意借阅,不需花费任何银钱……”</p>
“燕王殿下贤明啊!”</p>
“我等北方士子都有福了啊……”</p>
“呜呜,感谢燕王殿下的恩德……”</p>
“感谢郭长史的大恩大德……”</p>
虽有一大半的读书人都不认识人群中的朱棣与郭安等人,但并不妨碍他们一边激动的哭着,一边嘴里感谢着。</p>
见此,人群中的朱棣与郭安不由面面相觑。</p>
随即,朱棣便满脸喜色。</p>
然而,郭安却是注意到,有些士绅们已经下意识的看向他与朱棣,连忙朝着朱棣低声说道:“殿下,这里的读书人都已经有上头了,我等还是避一避为妙?”</p>
“上头为何意?”</p>
朱棣有些疑惑问道。</p>
郭安急忙说道:“哎呀,殿下就莫要管上头是什么意思了,这些读书人这会都差不多快要被这么多的书籍冲昏头脑,要是让他们知道殿下在此,朝着殿下蜂拥过来,我等可护不住殿下,殿下……”</p>
话还没说完,郭安便敏锐的察觉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士绅与读书人看向他们。</p>
尤其是几个,还是宛平县中的几个蠢蛋!</p>
“学生余洪感谢殿下的再造之恩!感谢郭长史为我北平府读书人所做的功绩!”</p>
“学生俞巧生感谢殿下的再造之恩……”</p>
“燕王殿下与郭长史也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