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通惠河漕运之难(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党复脸上闪过一丝犹豫,“殿下恕罪,依附于这三河上的百姓有着数万户,想要彻底断绝引渠灌溉之事便极难,自古从无有此先例,因此下官也不敢确定!”</p>

朱棣直接大怒,“你这是要以数万百姓的生计来尝试通惠河之漕运?”</p>

“此事是唯一解决办法。”</p>

党复嚅嗫着嘴说道。</p>

郭安有些看不下去,直接问道:“敢问党通判,又准备如何禁止这数万百姓不再引沟渠浇灌农田?”</p>

朱棣也是冷冷盯着党复。</p>

党复脸色一狠,道:“此乃北平府之政令,那些百姓不执行也得执行。”</p>

郭安又问道:“那要是那些士绅都集体阻拦呢?”</p>

党复一僵,思虑片刻,便缓声道:“士绅田地较少,要是有人不从,可酌情处理。”</p>

“哼,好一个酌情处理。”</p>

朱棣冷声问道:“咱刚刚让北平府的百姓们有了点希望,尔等这又准备要将百姓们都给逼上绝路?”</p>

党复脸色惨白,连忙说道:“殿下明鉴,下官绝无此意。”</p>

朱棣厉声道:“可是伱正在做。”</p>

扑通一声,党复直接跪下,连连求饶。</p>

“殿下明鉴,下官只是一心想解决北平府漕运之事,完全没想那般多。”</p>

“行了,行了,起来吧,咱又没说砍你的头,你吓成这样子作甚?”</p>

朱棣有些烦躁的摆了摆手。</p>

“多谢殿下。”</p>

党复这才缓缓起身。</p>

朱棣又看向俞仁恬与赵节两人,“尔等一个身为北平府知府,一个身为北平府同知,可有何良策?”</p>

俞仁恬与赵节两人连忙满脸惶恐,“下官惭愧。”</p>

“哼!”</p>

朱棣脸上更为烦躁。</p>

这时,郭安想起什么,对着朱棣建议道:“殿下,不若修路?”</p>

“修路?”</p>

朱棣一愣,满心疑惑,漕运与修路何干?</p>

同样,一旁的朱复与俞仁恬等人也都是满脸疑惑。</p>

郭安解释道,“殿下,通州张家湾码头也不输于海子码头,每年春天通惠河漕运不便之时,便将漕运大船停靠在张家湾,然后再从张家湾修上一条平整宽阔道路,直通宛平县。</p>

如今,这些商贾们会有抱怨,便是因为从通州到北平府之间道路虽不远,但道路却是崎岖不平,车马不便。</p>

如若给他们修建上一条平整道路,雨雪天气皆可行走,那些商贾也就不会抱怨了。”</p>

“雨雪天气皆可行的道路?”</p>

郭安这话一出,俞仁恬与赵节、党复三人的便直接满脸惊诧。</p>

他们从未听过,还有这种道路存在。</p>

除非,将这些道路都如同城内街道一般,铺上平整光滑的大青石才有可能。</p>

但这怎么可能?</p>

……</p>

<b>最新网址:</b>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