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流民隐户(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隐户为李兄耕种,只能得到一日三餐。</p>

“可桓刺史推行均田令,一夫一妻可得露天一百二十亩,只需要缴纳三石粟米作为租税。</p>

“换作是李兄,是会留在庄园当隐户,还是落籍为民,向官府申请分田?”</p>

李徵不能答。</p>

赵荥也没有沾沾自喜的心情,因为他家也存在大量的隐户,想来,自家隐户也快逃得差不多了。</p>

如果没有均田制的出现,这些隐户也许会感激豪族的庇护。</p>

虽然一年到头,辛勤劳动,也积攒不下余粮,可好歹能让自己有口饭吃。</p>

然而,如今更好的生活就在眼前,谁又能继续忍受豪族的剥削。</p>

就在三人相顾无言之时,听得一名稚童在不远处拍着手高唱:</p>

“迎新年,迎新年,新年不比往常年。</p>

“桓公多惠政,赐我种子又分田。</p>

“年租三石粟,欣喜送公门。余者为己用,家家有盈余。</p>

“劝君辛勤多耕种,丰衣足食在力田。”</p>

赵荥惊讶问道:</p>

“何人唱此童谣?”</p>

“是我那孙儿。”</p>

李徵叹道,他清楚,这首童谣必定是出自桓熙,或是其亲信之手。</p>

等童谣传唱开来,民心也将为桓熙所有。</p>

......</p>

童谣很快传遍梁州八郡,相应的,各地衙署每天都被前来落籍的人,围堵得水泄不通。</p>

百姓常年躬耕,他们清楚一夫一妻在得到一百二十亩土地之后,用心耕作,一年能产多少粮食。</p>

而租税是恒定的三石粟米,不会因为你种得多,而加征租税。</p>

也不会因为你的懒惰,导致田亩歉收,而减免租税。</p>

至于遭逢天灾,那就另当别论。</p>

桓熙推行均田制,意味着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极大的激发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桓熙的改革才初步展开,梁州就已经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