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刺史周抚得知桓熙将要离开益州,当即骑乘快马,从彭模赶来成都相见。</p>
成都的宫室依旧残破不堪,桓熙在这里住了接近一年,始终没有修缮宫室,改善自己的住处,与成汉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周抚看着眼前破旧的殿宇,对于桓熙能够深得益州人心,也不再感到惊奇。</p>
桓熙热情相迎,怎么说周抚也是他的上司,不可怠慢。</p>
二人寒暄几句,来到正厅,周抚长话短说:</p>
“世子走后,周某实在不知谁能继任,主政益州,还请世子为我举荐贤才。”</p>
说着,周抚将目光看向一旁的郗超,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要桓熙将郗超留在益州,主持政务。</p>
郗超是桓熙在政务上最得力的助手,蜀地如今政通人和,郗超功不可没。</p>
周抚请求留下郗超,维持现状,由郗超取代桓熙,与自己分理益州军政,并不是周抚真的不爱权,而是在向桓熙示好。</p>
他并不是真的求贤若渴,而是在向桓熙示好。</p>
郗超与桓熙的关系可谓人尽皆知,如果郗超留下,桓熙即使不在蜀中,也能通过郗超,继续把持益州政务。</p>
周抚认为桓熙不会拒绝,就连在旁侍立的郗超都忍不住屏息以待。</p>
然而出乎二人意料的是,桓熙却摇头笑道:</p>
“周公是益州刺史,桓某此去,周公自当另聘长史,岂可来我这里抢人。</p>
“景兴固然是我的心腹,但周公同样是我与父亲能够信任之人。</p>
“周公与我志同道合,无需以此取信于熙,益州之事,皆委于公,万莫相疑。”</p>
桓熙一席话,将对周抚的信任彰显得淋漓尽致,又怎能不使他感激涕零。</p>
当然,桓熙有底气能够放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益州各郡的太守、镇将,都是他们父子的人。</p>
而周抚的子嗣,包括周楚在内,正在江陵,名为听用,实为质子。</p>
郗超没能名正言顺的执掌益州政务,略微有些失落。</p>
但他也能够理解桓熙想要将自己带去梁州的想法。</p>
哪知桓熙并未将话说完,他继续道:</p>
“自伐蜀之后,家父与朝廷交恶,急需一位谋主为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p>
“我正要向父亲举荐景兴,至于长史的人选,还请周公另聘良材。”</p>
话是对周抚说的,但却是说给郗超听的。</p>
按理说,郗超前往桓温身边作为谋主,能有更大的作为。</p>
毕竟桓熙只是桓家的继承人,而桓温才是如今的六州之主</p>
可郗超却激动道:</p>
“得蒙主公看重,郗超感激不尽,然而天无二日,郗超心中,只有主公一颗太阳,还请主公允许下官追随左右。”</p>
桓熙明白他的心意,长叹道:</p>
“我又如何舍得与景兴分开,可凡事都有轻重缓急之别,父亲不仅要筹谋北伐,更需要与朝廷公卿争斗,只有在江陵,景兴才能真正尽展所学,桓某只得忍痛割爱。”</p>
郗超听得桓熙解释,哪怕再是不舍,也只能含泪答应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