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长平还是往短了说,他内心觉得七年最为稳妥。</p>
对比起来,歼20从开始到首飞,也不过六年时间。</p>
这还是中间隐身技术被卡了一段时间的原因。</p>
而“火箭回收”,只不过是整体火箭的一个附属技术。</p>
但李长平给出的原因,也很实际。</p>
其一,成本较高,一枚火箭最低成本,也在1000万人民币,还是最小型火箭,大的几千万上亿。</p>
单纯为了实验,去发射一枚火箭,上去下来也就十来分钟,可能几千万就没了,比对撞机还贵。</p>
所以最省钱的方式,是用“已有发射任务”来进行验证,这就要求一定要到非常可靠的情况下才能进行。</p>
如何在没有太多实验的情况下,达到“非常可靠”的程度呢?</p>
那就是用时间,用人力,用无数遍的验算推敲来“堆”。</p>
其二,国家队错不起。</p>
和商业航天不同,炸了就炸了,自有保险合同、商业合同兜底,只要成本包得住,别把自己玩破产了就成。</p>
但国家队放烟花了,会连累整个“中国航天”名誉受损,在学界,乃至在咱们内部行政上,都会产生巨大压力。</p>
其三,能不能偷偷放火箭做实验,炸了也不被发现呢?</p>
不能。</p>
任何飞出大气层的火箭、导弹,不管是商业需求,还是科研需求,都必须上报国际机构。</p>
否则谁知道你是发卫星,还是发导弹?</p>
共和国不是北朝,是有国际地位,国际责任的核大国。</p>
一枚不在备案中的,突破大气层的飞行物,影响是很严重的。</p>
多少人都能吓尿裤子。</p>
三个问连在一起,意味着航天局无法随心所欲的,进行技术验证。</p>
所有前期工作,都必须存在地面。</p>
真要上天,必须在万无一失之后才考虑。</p>
航天局可没有“即便失败也能强行洗地的粉丝”。</p>
只有一群“成功了与我何干,失败了立马开喷”的键盘侠。</p>
哪怕一次失败的试验,能顶得上数年的钻研,但航天局不能这么玩。</p>
会议的后半段,周瑞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p>
航天局的苦衷他很理解,但五年磨一剑.真的太慢了.</p>
而且还是在明确知道有“捷径”的情况下,却不能走。</p>
只要让他放两三个烟花绝对能完全掌握这个技术。</p>
运气好,一个烟花也不放</p>
晚上七点,众人在会议室简单吃了一点,到了九点终究是进入了尾声。</p>
今天算是硕果斐然。</p>
但今天也算是高开低走,会议的后半场,周瑞似乎一直眉头紧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