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高手只是不惜的来(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邱力勋是“毕方发动机”项目组的负责人,航空领域这两年很有成绩的专家。</p>

都是国家队,邀请来讨论一下也很正常。</p>

只是邱力勋明显很疲惫,他这两个月,已经被拉来四次了,很影响他自己的工作节奏。</p>

我那边都快被蓉飞、西飞、沈飞的人寄刀片了!</p>

一大帮子航空工业主体,蹲在门口就等着“毕方”交付,全所都是007,三班倒在搞量产。</p>

他都快被榨干了!</p>

而且这边的会议,说实话,每次都进展缓慢。</p>

他理解航天的这些人,比航空人还要谨慎,但技术不达标,讨论再多也没意义。</p>

他暗自决定,这是自己最后一次来了,以后就是已读不回,再来是小狗!</p>

邱力勋揉着眉心说道:</p>

“‘毕方’的姿态调节性能参数,我已经给你们介绍过了,单纯从控制能力上说是达标的,但原理上差别太大”</p>

“我提的几个方案也被你们否了,各位还是另外想想办法吧。”</p>

论姿态调控能力,自然是战机发动机更灵活。</p>

尾喷一压,落叶飞升!</p>

但战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虽然都是喷火的,原理却完全不同。</p>

“毕方”是大气层内发动机,依靠燃烧加热空气膨胀,快速喷出获取冲力,空气是必须的,既提供氧气,也提供喷射工质,有“进气口”和“出气口”</p>

而火箭发动机为了适应大气层外工作需要,则需要自带“氧化剂”,就像注射器一样,整个火箭是只出不进的反向貔貅。</p>

邱力勋不是水平差,他是真的没精力再拓展新领域。</p>

求求你们了,放我回去撸“毕方”吧,蓉飞的人就差住我家厕所里了!</p>

见这位不想说话的样子,航天局一众专家心里都默默叹了一口气。</p>

能怎么办呢?</p>

要不这个技术.再等几年?</p>

他们无法以“实验”的性质放烟花,从失败中吸取经验。</p>

若是失败几十次,才突破“回收”技术,国家队的脸也都丢光了,技术成功又怎样?得不偿失。</p>

所以必须确保每一次都有100%的把握。</p>

坐在首位的一个领导,见气氛有些僵,主动出来打圆场。</p>

“没关系邱主任,博采众长,讨论讨论嘛,不论有没有结果,我们都需要您这样的高手参与进来。”</p>

邱力勋算是摊牌了,状态也比较松弛,摆摆手道:“我算什么高手,高手只是没工夫来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