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胡思乱想(2 / 3)

知否笑长歌 荥开 1467 字 2024-02-25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李南惊讶的看着妻子,说道:“那可是通判大人的女儿,咱家哪里配的上。”</p>

“怎么就配不上了?咱家阿牛以后中了举,那不也是官老爷么?”刘氏不乐意道。</p>

“科举哪是硕考就能考中的?你还是别惦记了。”李南说道。</p>

“你什么意思?”</p>

刘氏生气的蹬了李南一脚,说道:“咱家阿牛能和别人一样么?他可是被刘学政收做了学生,这说明刘学政看好他。”</p>

“是是是,你说的对,时间不早了,咱们早点睡吧,明天我还要早起去买肉呢。”李南说道。</p>

……</p>

李安听着父母那边聊天的声音慢慢停歇,有些无语。</p>

这过了年,自己也就十一岁罢了,咋就聊到自己的婚事上面来了。</p>

边上床上的李平已经传来了均匀的呼吸声,李安却有些失眠。</p>

脑中不自觉的去想母亲之前说的话。</p>

若是能娶如兰或明兰其中一个,好像确实不错。</p>

科举和娶妻算是这个时代男子改变命运的唯二两个渠道,某种意义上来说,科举只是给了你做官的机会,而妻子的家世,却关乎你能走多远。</p>

这一点,对李安这种出身贫寒的人来说,更为关键。</p>

原著中,盛纮的父亲虽说是探花郎,还娶了侯门嫡女,但是盛家老太爷没当多久官就病逝了,并没有留下多少人脉。</p>

而盛老太太和娘家那边,也断了往来。</p>

为了盛纮的前途,盛老太太可是一直压着盛纮,不让他娶妻,一直等到他中了进士,才带他去了王家,求娶了王大娘子。</p>

盛纮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和王家的帮衬有很大的关系。</p>

要知道在大宋虽然考中科举就能做官,但是大宋因为优待士大夫,每次开科取士录取的人都不少,甚至还有荫官的制度,达到一定品级的官员,他们的子嗣可以直接做官,并不需要参加科举。</p>

荫官制度虽然在别的朝代都有,但是别的朝代都有严格的限制,基本上只能荫一人。</p>

但是宋朝不同,荫官明目众多不说,人员也众多,这也是造成宋朝冗官的主要原因。</p>

即便是宋朝的官位比唐朝时期多了许多,但是依旧不够用。</p>

这就导致很多人只挂着虚职,领着工资,却不用干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