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听到众人对老者的称呼,就知道了老者的身份。</p>
扬州能被称为学政的,也只有官学的学政刘学文了。</p>
扬州学政是正七品的官,掌管扬州官学。</p>
因此听到老者的询问,连忙拱手道:“回刘学政,在下在清风书院读书。”</p>
“清风书院?”</p>
刘学文思索了一下,并没有听过,疑惑道:“你不是在扬州进学?”</p>
“是在扬州,清风书院在扬州城外的许家庄。”李安回道。</p>
刘学文闻言恍然,扬州城外确实有不少书院,都是一些科举无望的文人开设教导基础蒙学的。</p>
这样的书院他没听过也正常。</p>
“听你刚刚做的诗,即便考不进官学,考入明德书院应该问题不大才是。”刘学文疑惑道。</p>
“回学政,在下刚刚蒙学才一年,刚刚那首诗只是随手乱作,让学政见笑了。”李安谦虚道。</p>
刘学文笑着摇了摇头,问道:“你可愿随我进学?”</p>
周围的人闻言纷纷一愣,接着看向李安的目光充满了羡慕和嫉妒。</p>
因为刘学政说的让李安随他进学,可不单单是让李安进入官学,而是想收他为学生。</p>
就连刘学文边上的少年也惊讶的看了李安一眼。</p>
他知道自己老师有多挑剔,最近几年只收了他这一个学生。</p>
整个官学里的学生,除了他外,能被老师看上眼的也就盛长柏了。</p>
可惜盛长柏家学渊源根本不会拜师。</p>
没想到李安只是作了一首诗,竟然会被老师看中。</p>
他仔细品味了一下李安刚刚那首诗,觉得好像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p>
李安闻言一愣,他自然明白刘学文的意思,然而却有些犹豫。</p>
拜刘学文为师自然好处多多,毕竟刘学文能当学政代表他本身就考中了进士。</p>
而且他听说刘学文当扬州学政多年,教书育人很有一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