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国总共1500块大银幕不到,影院又是上头管整体,下头诸侯制。</p>
没有中影上影等大型国企介入,一般的片子想要全国上映真的不容易,就是上映后票房分成也不会那么容易拿到,走个账,花个半年一年是常有的事,一开始华谊不就吃了这个亏么,直接搞得资金链差点断裂,差点决定不搞影视了。</p>
所以想要省点麻烦,目前就必须拉上中影,有韩三品这个“叔”在,再加上和中影利益捆绑,能省太多事了。</p>
上次《调音师》就是这样,中影有投资,且承担所有发行任务,那是从上至下铺出去的全国上映,一切顺顺当当,要是自己来或者找别的差一些的公司,可得麻烦死。</p>
于是开始谈分成的问题。</p>
要谈分成,那制片成本肯定不能按35万算了,得加上路平安的编导片酬和特效费用,路平安依旧喊了50万的编导片酬,特效很少,就一个“彗星”,路平安喊了15万,凑了个整,刚好100万。</p>
韩三品直接同意,100万成本实在不高,编导片酬也这符合路平安现在的编导身价,甚至还便宜了一点。</p>
最终中影和路平安达成合作,首先定下的是100个拷贝盘,放在目前来说也就是四分之一左右的全国起映标准,以京城为主,辐射北方以及沿海几个主要城市,这些成本折算进入总成本,于是比例成了五五开分成,比上次四六分要好了一些,之后根据成绩再确定扩大多少规模,多出的成本依旧按这个比例各自承担,中影可以先垫。</p>
而这只是发行,并不涉及其余版权。</p>
合作聊完,韩三品接着问:“这片子要不要送欧洲三大?”</p>
路平安点头道:“后天就会送去柏林。”</p>
说起柏林,韩三品又问:“这次你的短片也要再去柏林冲奖对吧?”</p>
“对。”</p>
“有把握吗?”</p>
“不清楚,但我觉得新的短片质量是要比《调音师》短片好的。”</p>
韩三品当即便道,“那这片子就定档柏林电影节之后好了,要是你在柏林再拿奖那就借个东风,要是没能得奖那就提前做个看片会。”</p>
“那就劳烦韩叔安排了。”</p>
。。。。。。。</p>
“我走了,你漫游别忘了开。”</p>
机场,又一次送胡清泉去柏林送片之前,胡清泉对路平安笑着吩咐。</p>
“知道啦,你也注意安全。”</p>
“回去吧,忙你的去。”</p>
胡清泉笑着转身,直到过了关路平安在离开机场。</p>
回到家里,路平安规划接下来的事。</p>
《彗星》总计用了35万,让路平安好好练了一次手。</p>
未来这片子能打出多少票房和利润不知道。</p>
但最坏的打算路平安已经做好。</p>
大不了就是亏嘛,又能亏多少钱?</p>
不过考虑到自己毕竟是一个导演,想要出头,必须要在票房和奖项两件事上做出成绩。</p>
那么下一部片子就必须得考虑实际的问题了。</p>
还是那个问题,冲奖,还是票房?</p>
路平安没怎么犹豫就选了票房。</p>
都快2002年了,以后对于导演的票房成绩会渐渐成为主流。</p>
你能赚钱,你就是牛笔!</p>
至于冲奖,当然也重要,所以路平安决定下一部商业片后再看情况要不要开文艺片大电影。</p>
回到下一部商业片。</p>
在国内搞破亿票房就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