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体内争道(3 / 3)

万道长途 大脑被掏空 2684 字 2024-02-25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大脑飞速运转,不断思考着自己的‘道’,能够不被魔念所言所侵蚀的‘道’。</p>

然而不等他得出答案,却见混乱宙光之中,天魔魔气再度旋转,化作第二个李启。</p>

这个天魔李启又开始讲道提问:</p>

“若是法制完备,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蹈道必赏,违之必罚,赏罚严明,人们知道祸福原因,就不会感谢天,也不怨恨天,天道便是路人,只有自然规律的作用。”</p>

“法制受到部分破坏,赏不尽善,罚不尽恶,人们就容易怀疑天道和人道的关系。”</p>

“法制受到完全破坏,是非颠倒,奸佞受赏,则直者受罚,义不能制其横,刑不能惩恶邪,人们丧失自信,便只能寄命于天。”</p>

“是否?”</p>

这一句发问,顿时让李启瞠目结舌,他先前试图理清的思绪被完全这一句问题打散了。</p>

这并非是在质疑李启,而是单纯的提出一个问题。</p>

既然李启提出了人和天的位置,那么,此刻的心魔便发问了:现在这个人和天的位置,对吗?这是你所认为的人和天的位置,对吧?</p>

心魔似乎知道李启的道如何,直接针对性的提出了观点。</p>

实际上,李启就是这么想的。</p>

他在分辨人与天的位置的时候,就是抱以这个观点,并通过这个认知来平衡人与巫的差异。</p>

巫认为自己是天地人神鬼之间的平衡者,人却对这个观点嗤之以鼻。</p>

但是,还没等李启继续思考,那天魔却又口若悬河,开始讲道!</p>

“夫不言而信,天之道也,商巫咸,周史佚,诸授之者,皆其父也,受之者,皆其子也,常因其父,以使其子,天性,人也;人心,势也。立天之道,以定人。”</p>

“其分天之理,天之势,皆为人用,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p>

“天理之本然,人事之当然,浑然天理,真实无妄,不待思勉而从容中道,则亦天之道也——”</p>

那天魔化身而成的李启滔滔不绝,说完一句又有一句,但主要阐述的论点则是两个。</p>

他在补充之前天与人的之间关系内容,而且非常详实。</p>

说是天魔,实际上却是太学丞在讲道。</p>

他将人和天的关系分类成‘理’与‘势’</p>

“理”是指事物发展规律,“势”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p>

二者都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性质,事物“必有数存乎其间”,“理”存而“势”生。</p>

万物万事变化,都离不开“理”和“势”。</p>

天地星空变化的旋转周期可度量,昼夜长短可测定,皆是因为“理”的存在。</p>

天高而不塌,运行而不息,是它有自己的趋势,这便是‘天理运转之势’。</p>

然后,他又把对事物的认识,分为“理明”和“理昧”。</p>

“理明”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就能征服自然,而不将一切都推给天道。</p>

“理昧”是指人们没认识客观规律,不相信自己,把一切归于“天”的支配,相信天命。</p>

巫道,便是理昧。</p>

人道,自然就是理明。</p>

体现在实际上,就是人道的律法和礼法,这是人道的汇集与体现,律法可以抑人之盛气,礼法可以抗人之懦情。</p>

律法让凶暴的人变得有规矩,礼法让懦弱的人可以勇敢起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道’的本意,所以要用这两种东西规范所有人,于是人道可以通行天下。</p>

所以理道愿意追随人道,因为人道可以帮助理道探寻到天道,而不是一味的让理道屈服于天道。</p>

在巫道之下,理道只能成为天道的服从者,而不是探寻者。</p>

上古人族分裂成巫道和人道,便是因为这个原因。</p>

越听天魔讲道,李启越是冷汗涔涔。</p>

因为,他无法反驳这些话语,这些理论都是他认可的,无法违背自己的道心去说错。</p>

甚至于!这些他认可的道理,已经被他施行在了圣焰界。</p>

但是,这些东西,与他的道基相悖!</p>

他的道基,是一直以来学习的巫道,但他也无法反驳掺入的人道之法。</p>

李启的人身小天地,因此开始紊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