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地流车(2 / 3)

万道长途 大脑被掏空 2696 字 2024-02-25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外面泛着柔和的金光。</p>

布满裂缝和刮痕的黄色地气闪耀着光芒,堆积在视野可及的峡谷裂缝之中,狂烈的地气在这里肆虐。</p>

但这些原本狂暴的底气此刻被控制的严严实实的,斥力自其上溢出,蒸发散入空气中,为万足虫提供了基础的动力。</p>

在万足虫的躯干下方,不断变化延伸的底气与下方的地面连接在了一起,把万足虫牢牢定在其中。</p>

头顶上,无数的能量形成漩涡,就像是一大池不断搅拌,研磨着的岩石。</p>

只能看见:</p>

黄云万里动风色,金波千道流百川。</p>

磷磷金石现壮观,重重天堑净波澜。</p>

瑰伟美丽,幻化出眼前无数的艳黄色,在地流车的准备过程中,就仿佛能体会到天下的地脉强度。</p>

这其中的力量若是爆发出来,恐怕能够轻易的震撼万里,崩碎无数山川河流。</p>

然后,地流车开始移动。</p>

万足虫挪动了自己的数千根像是剃刀一样的足,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突然之间,无数的足形成了波浪。</p>

隆隆隆的声音传来,</p>

只能听闻:</p>

振乾坤雷鼓鸣,走金蛇电影开。</p>

崩撼岭动群山,搅海翻江,倒树摧崖。</p>

犹如初宵鼓大炉,轰轰声不绝于耳,声拔江河大湖,无数飞鸟兽鱼伏下。</p>

不过李启并没有真的看见飞禽走兽被吓到,只是那声音让他有这种感觉。</p>

他听闻着这声音,就好像见证了一场地震了一般。</p>

其实李启知道,虽然在这里动静这么大,但实际上,地面之上是不会有任何感觉的。</p>

这样的行动,几乎就等于地震。</p>

然而这地震的能量,却被唐国利用了起来,让地流车瞬间加速到了极快的地步!</p>

这么庞大的能量肯定不会只供给一辆地流车。</p>

事实上,每天都有大量的地流车穿行在唐国之中,这样的车辆,唐国有数十万辆。</p>

数十万只成年的万足虫,将整个唐国的城际交通全部打通,通过这种‘地下高铁’,在唐国内的普通人旅行也可以不被巨大的距离所阻隔。</p>

毕竟,天下真的太大了,普通人想要靠自己旅行,连长安的一个街区都走不出去。</p>

所以说,唐国的这些交通工具,是切实的方便了这些普通人的。</p>

哪怕是七品的修行者也很难说能超越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虽然应该可以赶上,但既然速度差不多,为什么不干脆坐车呢?是吧?</p>

估计只有到了六品才可以脱离这些公共交通,靠自己的双腿走的更快。</p>

但想必到了那时候,也有属于六品存在的交通工具,只是没有公共交通这么普及而已,属于专属用品。</p>

地流车的运行速度相当快。</p>

不过,缺点就是外边的景色很单调,</p>

第一次来到地底的时候,肯定会觉得很壮观,但壮观归壮观,但不会变化,多看看总会看腻的。</p>

以前在大鹿国的时候,和松国的商人敬燕交谈,李启知道地流车的存在,那时候,松国人说地流车可以一日三千里,不过暂时只有一条通车到了松国。</p>

当时李启还惊呼不可战胜,速度太快了。</p>

然而,现在看来,估计是因为松国的地脉实在是太菜了,而且万足虫估计也不是什么好货,都是边缘地带的破烂,只能一日三千里罢了。</p>

现在在长安,这个地方的地流车,一日一万五千里轻轻松松,如果全力赶路的话估计更快,只不过平时要照顾万足虫的身体健康,所以不会赶得太快。</p>

但这个速度,也只需要一个早上就可以来到四千里外的长安外围了。</p>

一早上很快过去。</p>

李启的目的地也到了。</p>

从车上下来,已经是中午了。</p>

他快速来到此处的一处高地公园,这里是新闻里所说的,巫神山使节们将会在这里露面,接受采访,并且和唐国公开接洽。</p>

老实说,李启不懂为什么要公开接洽,难道是双方关系缓和了吗?</p>

不过不懂无所谓,上头的大人物们懂就行了。</p>

李启坐在街头等待,环视四周的公园。</p>

这似乎是个纪念公园,摆放着一些雕像,但李启不认识,有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四周有玉台,方广数丈,周围尽是白石柱。</p>

山上有鼓吹之声,绿植飘曳,微风吹拂,还有喷泉和各种娱乐设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