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家待了十几日,晃眼就越过了正月。</p>
杨长与老太公处得正融洽,宋清突然带回朱仝东京归来的消息。</p>
“朱仝回郓城了?此人品行极好,曾帮过三郎大忙...”</p>
宋太公接下话腔,对杨长介绍到一半,好像想起什么事,便出言追问:“知县新调来赵能、赵得两兄弟做都头,还有朱仝的都头位置?”</p>
“那自然是没了,改任当牢节级(监狱长)。”</p>
“当牢节级?不如都头...”</p>
宋清说得一脸严肃,宋太公也蹙眉摇头。</p>
杨长却不以为然,自言自语道:“当牢节级虽不如都头威风,但两者职级不是一样的么?”</p>
“三郎觉得无所谓?我本想再等等雷都头,还是安排你从弓手坐起,如果你真愿去做押牢,我马上找朱仝说项,估计没什么问题。”</p>
宋清本来不好意思,没想到杨长毫不介意。</p>
“可以啊,我不挑的。”</p>
“好啊,小杨有胸怀,定能成大器!”</p>
杨长回答得豁达,引得宋老太公肯定赞赏,却不知杨某人只是过渡,而且押牢对于他比弓手更合适,若是牢中遇到死刑犯,还可顺手捡些奖励。</p>
于是乎,在宋清的打点下,杨长成为朱仝麾下狱卒。</p>
每日看守牢房与犯人作伴,比起风吹日晒的弓手,这份工作简单又单纯,且朱仝与他也很投契,很快就混成上下级朋友,类似阳谷在武松手下那样。</p>
二月中旬,杨长做狱卒刚半月,朱仝突然把他叫去。</p>
“节级哥哥,伱找我...”</p>
杨长话没说完,就看到朱仝身后那张熟脸。</p>
“公明哥哥?你怎么会在此?”</p>
“押司回城投案,等州上出判书要旬月,三郎既与押司有旧,就把他交你来照看,不得怠慢!”</p>
“哥哥放心,杨长断然不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