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两人商议停当,夜里一家人吃了团圆饭,杨长又听了不少说教。</p>
次日天还没亮,杨德就带着杨长赶路。</p>
两人入城到县衙外,衙役还没打开府门。</p>
杨德买了早点,与杨长边吃边等。</p>
趁吃饭的功夫,杨德将怀里揣热的十两银子取出,递给杨长语重心长说道:“昨日武都头送来三十两,按说该多给你拿些,做了弓手好请都头吃酒,但考虑三郎出门在外,身上带多了财物容易惹祸,这十两你先拿着用,可别乱花...”</p>
“五叔怎给我拿钱?侄儿这些日子多有叨扰...”</p>
十两可以兑换万钱,能买几千个手里吃的蒸饼,所以杨长严词拒绝不愿收,并说自己当弓手有饷银。</p>
杨长如此知恩懂事,让杨德听后更加愧疚。</p>
好说歹说留下五两,用于之后人情打点,当然主要是孝敬武松。</p>
不一会儿,县衙开门。</p>
武松从紫石街赶来上值,在门口迎上杨德叔侄。</p>
三人一番寒暄,杨德把杨长交托武松。</p>
武松昨日从景南乡归来,提前与知县汇报了此事,知县没做犹豫就同意了。</p>
杨长先跟武松去画卯,而后就被带去衙内安顿住处,他原本以为要睡大通铺,结果到地方却是个单间。</p>
房内不但有床榻,还有待客的桌凳,不像普通士兵居所。</p>
“此地原是我的住处,因在县里遇到兄长,便搬到他家去同住,三郎以后就在此住下,不用拘谨...”</p>
“这合适吗...”</p>
杨长前世游戏代练,虽然对人情世故不熟,但直接住到领导单间,他心里打起鼓来。</p>
阳谷县有弓手、土兵七八十人,杨长认为自己若堂而皇之住下,今后必然受到同僚们排挤。</p>
武松见杨长犹豫,便拍着他手臂安慰:“让你住,就安心住下,若有人生事,我正好立威。”</p>
“原来...我省得了...”杨长瞬间悟了。</p>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武松可以粗暴对待猛虎,驭人却得讲究方法。</p>
武松初来乍到,麾下县兵阴着不服管,所以自己来当鲶鱼?</p>
这样一分析,武松绝不是粗鲁莽夫,做起事来滴水不漏,难怪最后能善终。</p>
武松除了看中杨长力气,也看中他性格沉稳冷静,见杨长听到提醒欣然点头,就知道自己找对了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