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全城齐诵经,国主单问计(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但战乱乃是灾祸,多造就冤死亡魂,不在寿终之列,因此才说是凶相罪业。</p>

在天庭看来,这是人道轮回,人间王朝更替之必然。</p>

但站在法海的角度...他反而没有什么住够坚定的立场去参与其中。</p>

也正是如此,叫他隐隐明白了菩萨为何是菩萨,因为菩萨所救的不仅仅是善与恶,而是生命。</p>

由此,他也更加佩服菩萨,菩萨能救善,亦能舍恶。</p>

而法海还暂时到不了菩萨这等境界,因此菩萨才叫他专心做好降妖除魔,惩恶扬善之事。</p>

因百姓早来,法海也不吝法力,他飞身高入云天之中,盘坐于凌云塔之巅,借着舍利佛光,也加入到了诵经念佛之中,随着法海的佛音传扬,虽是寒夜之中,却叫全城百姓身心俱暖,如沐暖阳之中。</p>

佛音之中,日出东方。</p>

早有祭赛国国主,引着后妃群臣同至金光寺外,同来的,还有当年被锁于天牢的金光寺僧众。</p>

也是三藏法师带回了舍利,洗脱了他们的冤屈,大臣们又怕将他们先放回来,他们会在三藏法师面前乱说话,便趁着天色未亮时,先叫他们沐浴更衣,又叫他们吃饱喝足之后,才引着他们一同前来。</p>

国主遥见三藏法师盘坐于高塔之巅,心中也是万分感叹。</p>

这才是天朝高僧应有景象,再瞧瞧他们本国的“高僧”...也就是下了几天大狱,如今看着有几分消瘦,但放在以往,一个个白白胖胖,富态十足...能有什么真正佛法?</p>

此事说来也是奇怪。</p>

昨日大圣还跟几个师兄弟滴咕,言说这祭赛国平白占了一颗佛宝舍利,这向佛之心,恐怕还不如宝象国那里的和尚...人家那里的和尚没有佛法,是因为人家的佛经是自己编造的,不是真正的佛门典籍,自然难以修成佛法。</p>

但人家的向善之心,却并没有折扣。</p>

而眼前这祭赛国金光寺的景象,却叫他们师徒开了眼。</p>

原本一心向西的悟净,如今竟也生出了几许悲观情绪,言说:“以往只是说越是离灵山越近,妖魔便越厉害...却没想到,越是离得灵山近,这寺庙僧人,也尽是些弄虚作假的。”</p>

“大师兄,你说就这等佛法,连西牛贺洲都渡不来...师父便是取回了大唐,又有何用?”</p>

大圣只回答了悟净一句话,“无用的是佛经么?是念佛的人。”</p>

一句话,便叫悟净茅塞顿开。</p>

俗世中有句话说得好——所谓宝剑赠英雄。</p>

神兵利器落入凡夫俗子手中,便是有绝世光彩,也终究泯然于世。</p>

正如这灵山佛经一般,落在这些庸僧的手中是浪费,若叫师父研习之后,融会贯通,那必然是三界之福。</p>

等祭赛国国主与群臣后妃各自入座之后,法海便开始讲经。</p>

法海所讲,并不是拘泥于小乘大乘中的一家,更不是什么枯燥的经文教典,而是以《心经》为总纲,结合了小乘与大乘两家教法,再借由自己一路西行之感悟,以通俗易懂的俗语描绘出一副他自身心中之愿景。</p>

太过高深的佛法,连大圣这般悟性都要认真参悟,便是讲给了百姓,他们有如何能体悟其中内涵深意?</p>

讲给的百姓的东西,自然是越简单越好。</p>

说是讲经,倒不如说是法海在讲自己对佛法的感悟。</p>

反而更加引人入胜,叫全城百姓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p>

舍利子或许也是感应到了“三藏法师”的高深佛法,毫不吝啬自身的光辉,甚至借着“三藏法师”的佛音,在半空生出多多金莲,而后绽放出佛耀的,化作瓣瓣花雨,落入众人体内,化入其中。</p>

有陈年疾病者,顿时恢复如初;身体无恙者,则更加强健...</p>

讲经结束之后,不只是寻常百姓,便是许多达官贵人、后妃、大臣也被佛法感召,忏悔不断。</p>

甚至许多为恶之臣,干脆跪在陛下身前,将自己以往所干一应贪赃枉法之事,痛痛快快好一阵交代。</p>

更有一些藏匿于京城中的恶贯满盈之辈,直接拔刀自刎,无颜苟活于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