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以说,这树其实是在你的心里吗?”</p>
静……</p>
寂静……</p>
没有一丁点声音……</p>
徐鹤所言,其实就是王阳明的学说……心外无物。</p>
你“心”里的世界是外在物理世界的映射。</p>
通过眼、耳、舌头、鼻的映射,在通过自己的心,或者你可以理解成三观,七情六欲,偏好处理后的世界。</p>
也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p>
这件事再引申一下:一个月后,谢良才独自来国子监,画了很多幅画回来,给徐鹤欣赏,其中有一棵树画得特别好,特别美。</p>
那么此时虽然徐鹤没有亲眼见过那棵树,但是这棵树,到了徐鹤心里了,即使这棵树已经在那天下午被监丞砍了。不妨碍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心外</p>
如果还没有理解什么是心外无物,那就再引申一下:徐鹤对谢良才说,这棵树是人参树,看这个枝叶应该是个千年人参树,绝对的发大财啊。</p>
此时谢良才已经顾不得喝茶聊天了,马上火急火燎地赶往国子监。整个心中全是这棵树,而那棵树就安静在那,树还是那棵树,只是我们心完全不一样了。</p>
同样,心外无事,心外无理</p>
心外无事:你惦记的事肯定是与你相关的,街头流浪汉和你没有关系。</p>
心外无理: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你的三观,你对事物的看法就是你的理。</p>
这就是王阳明着名的《南山之花》的故事。</p>
徐鹤对这个故事老熟了,大学时天天听老师吹牛逼谈这些。</p>
网络上也铺天盖地都是《传习录》的卖课视频。</p>
但在这个时空中,大魏朝的所有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理论啊。</p>
你能提出理论,那个相对简单。</p>
但你要能提出理论,还能自圆其说,让人一时间挑不出毛病,这就很恐怖了。</p>
这下,不仅邱腾傻了眼。</p>
唐炼也也震惊了。</p>
「以后死也不写传统历史,没人看还把自己写得脑壳疼!</p>
我好好写无脑爽文不行吗?」</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