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鹤读得很是痛快。</p>
比如这篇文章,国朝士人对信陵君救赵,那是无脑鼓吹。</p>
但唐顺之则批驳此文以私义救人,没什么值得宣扬的。</p>
而且注释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如席对辩,一气呵成,非常爽快!</p>
徐鹤看了足足一炷香的功夫。</p>
唐顺之竟然一直不催,只微笑看着徐鹤。</p>
徐鹤看完后,感叹道:“荆川先生之学,实在是让我汗颜!”</p>
这种手抄本,一般都是学者录了,送给家中子侄读书用的。</p>
可以说,上面倾注了唐顺之的读书所得和人生阅历,甚至一些政治见解也能可窥一斑。</p>
而他竟然就这么送给了自己,这让徐鹤从心中十分感恩。</p>
“我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录了先生的这本《文编》后,让人再回来还给先生!”</p>
唐顺之笑着点了点头,然后问徐鹤道:“那秦烈,你准备怎么办?”</p>
徐鹤闻言皱眉道:“本来我看他武艺不错,想留他在身边,但是此人性格孤傲,恐怕一时难以如愿,请先生不要为难他们,终究不过都是些苦命人罢了!”</p>
唐顺之点了点头道:“今天你要离开了,咱们读书人之间送别,那肯定是要写写诗的!怎么样,你先来?”</p>
徐鹤笑了:“还是先生先来吧!”</p>
唐顺之想了一下,然后开口念道:“君家太湖北,为客太湖南。驿路鸡鸣近,山城树影含。万川疏沃野,百室竞秋蚕。幸此犹吾土,微官也自堪。”</p>
这首诗很有意思,前面似乎是在写徐鹤,但最后却又在写自己!</p>
唐顺之伸了伸手道:“亮声,该你了!”</p>
徐鹤想了想,突然道:“刚刚先生送我《文编》,励我在诗文一道上更进一步,那就用此事为题做一诗和之吧!”</p>
唐顺之笑道:“请!”</p>
徐鹤清了清嗓子:“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p>
唐顺之哈哈一笑,心说这两句普普通通,可不是你徐解元的水平啊!</p>
徐鹤微微闭眼继续念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