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一日七次郎(1 / 3)

寒门帝师 我是泡泡 1452 字 2024-02-25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231章一日七次郎<b>最新网址:</b>进了育英斋,焦泽见大家没了刚刚的心气儿,心中是既好气又好笑。</p>

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不可能像蒙学一样随意拿戒尺抽人,于是焦泽道:“你们千难万苦,科场也算走下来一小半了,若是因为几句闲言便骤然得失,实在……”</p>

众人心里有些惭愧,偷偷看向徐鹤。</p>

但见徐鹤微笑着看向焦泽,各人心里又觉得,自己确实太容易受影响了,患得患失太严重,你看人家徐鹤,始终积极向上……</p>

课堂里的气氛逐渐好转,焦泽也能感觉得到。</p>

今天第一天开讲。</p>

按例,他要给这帮新生员们说说未来的路在哪里。</p>

也就是订立个目标。</p>

科场的目标很简单,其实就是下一个阶段的考试内容。</p>

“咱大魏取士,八月初九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每场四更入场,一天考完,不继烛。”</p>

徐鹤听到这点了点头,这其实跟另一个时空的大明很像,大明朝乡试也是三场,每场都是一天考完。</p>

但在另一个时空中的清朝就不一样了。</p>

比如第一场八月初九考试,清朝规定,要八月八进场,八月九考试,八月十日才能出场。</p>

这两种考试期限各有弊端,也各有好处。</p>

大魏的乡试,时间短,任务重,精神要高度集中,万一注意力分散,或者卡文,那这一科基本上就算结束了。</p>

好处是,不浪费时间,不用一直等在号子里,有充足的时间休息,迎接下一场。</p>

清朝的那种则反之,总之,不能让制度适应人,那就只能人适应制度。</p>

徐鹤听完焦泽的话后,立马拿来纸笔在纸上写了两字节奏。</p>

这时,焦泽继续道:“八月初九第一场,文七篇:《四书》义三篇,经义四篇。”</p>

“嘶……”</p>

虽然大家基本都知道乡试的考试内容,但从焦泽口中听来,众人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p>

一天之内作七文,而且要峥嵘头角,让考官喜欢,这样的考试难度可想而知。</p>

焦泽却不管台下的学生们,继续道:</p>

“十二日第二场,论一篇,诏、诰、表、判五道!”</p>

“……”众人又是哀鸣一片。</p>

诏、诰、表就是要考生,模拟当时的一个场景,然后进行公文写作。</p>

比如以《宋宴贡士于迎春苑谢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