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狐开始,《左传》、《史记》均继承了求实的史学本质。</p>
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虚美,不隐恶”。</p>
因此,太史公才会把项羽写得那么悲壮,描写刘邦却多少有点市井流氓相,并不因他是当今皇上的老祖宗而有所避讳。</p>
那么回过头来,想想焦泽的问题。</p>
“对据事直书怎么看?”</p>
徐鹤举赵盾弑其君这件事,首先就是告诉大家,你们稍安勿躁,大家都说的董狐直笔的故事,但实际上在圣人经义中,圣人已经针对这件事进行了臧否。</p>
所以,据事直书这东西在经义中不存在,你们别想挑我的茬。</p>
接下来,我们再回归事件本身。</p>
董狐在这件事中真的是据事直书吗?</p>
看原文,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p>
赵盾的族弟杀了晋灵公,董狐你凭什么把责任归结到赵盾身上。</p>
这本身也是一种用主观判断,代替事实的行为。</p>
你都已经用主观意识写史了,何谈据事直书呢?</p>
真正的据事直书,应该是说明赵盾在边境没有离开晋国,赵穿就杀了晋灵公,最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赵穿弑其君,而非赵盾弑其君才对嘛。</p>
所以说,据事直书什么的说说就是了,别当真,就连董狐直笔都有待商榷,还扯那么多干嘛?</p>
徐鹤举这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这个意思。</p>
焦泽听完,沉默不语,心中反复咀嚼徐鹤举例的深意。</p>
但阶下的一众府学生员们却还没反应过来。</p>
欧阳俊还在挠着脑袋转不过弯来。</p>
“不对啊,赵盾势力这么大,董狐却在史书上记载他弑君,这不就是秉笔直书嘛?”</p>
一众廪生、增生和附生纷纷点头,搞不明白徐鹤话中的深意。</p>
这时,突然育英斋外传来一声轻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