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前面已经有十多个吏员手里各拿了个小戳子在考场里走动开了。</p>
这是院试的规矩,考生在得题后半个时辰左右,监考的人会拿着提学官发下的一个小戳子,突然走进考场盖在考卷上。</p>
这是为了防止请人捉刀或者调换试卷等舞弊的现象发生。</p>
所以在考生作文时,首题一出来,必须先将破题起讲作好,然后连同题目一块誊抄在试卷上面,以备监考的吏员盖戳。</p>
这个环节,俗称盖起讲戳。</p>
若是这个时候,考生的考纸上没有抄写题目、作出破题起讲便会被视为违规。</p>
考完后,大宗师一看你这卷上没盖戳,就算你文章再好,那也会降上一等。</p>
一百来字的题目,包括破题起讲,徐鹤足足在卷纸上忙碌了半天。</p>
道试的试卷跟以往县试、府试的试卷也有不同。</p>
道试试卷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个字,后面业附有草稿纸。</p>
试卷上誊真的文章,自己要点断勾股,也就是跟加上标点符号差不多那意思。</p>
正草不符,《四书》文不足二百字,经义文不足三百字及未避御名、庙号,在文中自序门第等等行为一律视作犯规,那是肯定不给取录的。</p>
徐鹤等吏员在自己卷上盖了戳后,终于静下心来细细规划这篇文章究竟怎么写。</p>
从自己刚刚的破题来看,文采和逻辑全都看不出来。</p>
这题破成这样,行文自然受阻,贸然高调写出对仗的骈文,徐鹤觉得这会给人一种卖弄辞藻的感觉。</p>
一旦让考官有这种感觉,那就算你写得再好,估计印象分就变得很差了。</p>
不过好在虽然圣孝之大,一德之所致也这样的开头,虽然无法写出骈文那种文采斐然的文章来,但观之颇有《史记》、《汉书》文章开头那意思。</p>
徐鹤心中一动:“干脆用《史记》、《汉书》中的赞、论两种文体写这篇文章,这样说不定还有笔气雄浑的意外收获!”</p>
想到这,徐鹤顿时灵感来了,在稿纸上划划写写起来!</p>
<b>最新网址:</b>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