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这县衙二堂的主座,如果没有上官到衙,这就是一县之首的李县令专座,可眼前这位不仅坐了,神态还十分悠哉。</p>
见状徐鹤连忙站起行礼道:“不知大人名讳,小子失礼了!”</p>
那人闻言哈哈一笑:“我可不是什么大人,你搞错了!”</p>
听到这,徐鹤心中更是疑惑,搞不清来人的路数,不过听声音,他知道,此人就是刚刚他诗念完后叫好之人。</p>
“我听说慎行贤弟说他最近新收了个案首徒弟,说的就是你吧?”来人半眯着眼,跟睡着了似的慵懒问道。</p>
古人有“知节慎行”之语,对方口中的慎行贤弟想来就是李县令了。</p>
徐鹤点了点头:“小子不才,蒙老师亲眼县试拔为案首!”</p>
来人笑了笑:“李知节这人心高气傲,就算你得了案首,要是没点真才学他也不会让你叫他老师的,你无须谦虚!”</p>
徐鹤默然,这人把自己能说的全都说了,关键是又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属实没法接话。</p>
好在对方是个健谈的。</p>
“你这个小家伙,几句诗里,每句都用典,你哪来时间看那么多杂书的?”</p>
“江上寻春日中的寻春二字出自孟浩然的十步枉寻春,对吗?”</p>
“栏前放垛出自《吴志·陆逊传》!”</p>
“萍茵出自《云林异景志》!”</p>
“花信句……”</p>
“舵尾……”</p>
“书箔……”</p>
徐鹤越听对眼前这位越是佩服。</p>
这首诗是他前世跟诗友们的唱和之作。</p>
那时候他为了显摆自己读书很多,在里面刻意添加了很多典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