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先天打渔圣体,秘制饵料显威(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高过胸口的木质柜台后面,传出熟悉的声音:</p>

“说明阿七比你有心,见我吃过两次就记下了,唉,你要是不姓梁,老子早就送你去打渔,这榆木脑袋怎么做管事。”</p>

“阿七机灵嘛,黑河县那么多大户人家,甚至还有鱼栏、柴市、火窑的少东家,都想着拜进通文馆,结果只有阿七被相中……如此想来,我的眼光,也不比教头差多少。”</p>

梁三水并未露出尴尬之色,被老爹呵斥嫌弃已经习惯,算是父子间的相处方式。</p>

“多亏梁伯的引荐,不然哪来白阿七的今天。</p>

茯苓饼买的是打铜街那家,滋味最地道不过,赶紧尝尝。”</p>

白启打着圆场,揭开油纸包取出饼子递过去。</p>

所谓茯苓饼就是一种小吃食,因为皮薄如纸,其色雪白,很像药材中的茯苓片,故而得名。</p>

它有助消化,清肺化痰,还能提升食欲,算是老年人较为合适的零嘴儿。</p>

“难为你还惦念着我这个糟老头子,我这双老眼没瞧错人!”</p>

梁老实着实感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所带来的效果各不相同。</p>

打渔人白阿七送银沙鲤,无非是想巴结攀附求个门路,谈不上谁欠谁的。</p>

可如今已是通文馆门下,教头半个亲传的白启,再拎一包三十文钱的茯苓饼拜访看望,足以代表心意。</p>

“我听闻教头带你找过杨猛,给他儿子上了一炷香?”</p>

梁老实咀嚼着茯苓饼,有股额外的香甜。</p>

“宁师把我领进门之前,打算替我了结这桩梁子,可惜杨猛知道当缩头乌龟,没给机会。”</p>

白启搬来一把小马扎,坐在梁老头的旁边,给他剥无花果。</p>

爷俩和谐无间,瞧得梁三水心头发颤,赶紧脚底抹油,趁早出门巡视摊位。</p>

阿七这么会讨老爹欢心,自个儿的地位日益下降,估计很快就要不如看门的大黄狗了。</p>

“杨猛这人心性如毒蛇,斗不过的时候就怂得住。</p>

还好教头力压武行,威名无需多言,任他吃了熊心豹子胆,也没可能敢动通文馆门下。”</p>

梁老实面上皱纹舒展,白启把盖在双腿的厚毛毯往上提了提,前者语气感慨:</p>

“你鱼档几时开张?鱼栏、柴市、还有火窑,都过来送礼寄帖子,想着请你吃酒。</p>

阿七,别学老夫,自以为本事够硬,不屑于人情往来。</p>

生意要做大,路子不能太窄,跟这些人打打交道没坏处。”</p>

白启嗯了一声,谈买卖嘛,不就是画饼。</p>

他上辈子最擅长这个,做得又大又圆,让人垂涎欲滴。</p>

至于能否吃到嘴里,便各凭本事了。</p>

跟梁伯叙旧聊到晌午,白启又与梁三水唠嗑几句。</p>

主要打听下东市铺子平时进货最大的几家渠道,商量价钱分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