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这个道理了。</p>
白明用力点头,小鸡啄米也似:</p>
“阿兄识文断字是爹过世之前教的,绝不是风寒之后,脑袋开窍了。”</p>
白启一家本是中三等的“农户”,有着七八亩的好田。</p>
养活个五六口人不成问题。</p>
可惜娘亲因为早产出血死了,便宜老爹又患了一场大病。</p>
耗光家财,贱卖田产后。</p>
只能跟着商队做些跑单帮的活计。</p>
麻绳偏挑细处断。</p>
好巧不巧,几年前撞上那场席卷义海郡的“天倾之祸”,从此再也没了音讯。</p>
就这样,爹娘撒手而去,也没帮衬亲族的白启。</p>
为了讨生活,不得已投身进鱼栏,成了下三等的“贱户”。</p>
“家里可以典当卖钱的东西,一样也没剩下。</p>
唯独只有一摞杂书。”</p>
白启颇为庆幸,若没这些“家产”,兴许只能当文盲了。</p>
无论在哪个时代,识文断字都是重要的本领。</p>
也是上进攀爬的阶梯。</p>
“还有,阿兄,今天柴市的林管事过来,问我愿不愿入‘奴户’。</p>
炭坊的少东家,正缺个伴读。</p>
他还说,像我这种认得字,还能写的书童,最少值五千钱!”</p>
白明忽地抬头说道。</p>
“柴市?姓林的?下巴有个大黑痔,像死苍蝇的那个?”</p>
白启眉头皱紧,这人是西面炭坊的管事。</p>
据说,专门负责采买奴仆的活计。</p>
所谓“奴户”,就是签过卖身契,从此生死不由己的下等人。</p>
黑河县上那几家大户,每年都会派管事出来挑选采买。</p>
厨娘,婢女之类,没什么太多要求。</p>
能干活就行,卖得较为便宜。</p>
像书童,马夫。</p>
因为有一技之长,相对来说价钱会高一点。</p>
能被开出五千大钱,算是不低。</p>
“你怎么回绝的?”</p>
白启直接问道。</p>
“就按照阿兄交待的,讲自己有羊癫风,不知道啥时候犯病,做不得伴读的差事。”</p>
白明低头扒饭,轻声道:</p>
“不过姓林的知道后,没像其他人一样扭头就走。</p>
他说当不了少东家的书童,可以当他家的仆从,他不嫌弃。</p>
但只给两千五百钱。”</p>
白启眯起眼睛,他每每捞到大货去鱼市,总能听到县上的小道消息。</p>
其中之一,便是炭坊的林老六。</p>
最喜欢借着采买便利,寻些长得干净的男童带回家。</p>
“别搭理他,老爹死前说过,宁作乞丐,不为人奴!”</p>
白启眯起眼睛,如果他有足够的实力。</p>
这关头,就应该说一句“取死有道”了。</p>
可惜……</p>
目前而言。</p>
自己只是个打渔的贱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