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慕大三角~~第十章 初见苏碧筠(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这女子像是并不想就这么放过他,继续道:“一日之计在于晨。别的读书人都会在早晨抓紧时间温习功课,你怎么就用在这跑步上面了?”

杨琦先是一愣,心中想到,这女子美则美矣,可好胜心太强,好奇心又太重,凡事都喜欢刨根问底,不过还真有些女强人的味道。杨琦笑着答道:“夫子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这每日晨间小跑是在锻炼身体,是修身最重要的一部分。试问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好,整日里缠绵病榻,如何齐家?如何治国?又如何平天下?”

杨琦连续三个问句,让那女子一时哑口无言,李世民更是听得连连叫好,忍不住赞道:“杨公子管中窥豹,以一点引全局,远见卓识异于常人,心存高远志向远大,远非一般穷酸书生可比。真是虎父无犬子,杨公有子如此,可含笑九泉矣。”

杨琦倒也没有一味谦虚推诿,他只是含笑点头,看了一旁仍旧有些呆滞的女子道:“秀宁小姐,快随李兄办事去吧!我再去跑两圈。”

那女子自然是李家的千金小姐、后世的平阳公主李秀宁了,此时她凤目一蹬,竟娇呼道:“杨琦,你既已知我的身份姓名,为何先前还装作不识?”

杨琦洒然一笑,道:“唐公膝下四子一女,皆是人中龙凤,李家三小姐的大名,本人虽然远走沧州,但也是有所耳闻的。”

李秀宁毕竟还只是个及笄的少女,虽跟着李世民外出历练,见过不少世面,但少女天性仍在,她见这俊雅男子张口直面自己连声称赞,那白玉无瑕的秀颊竟飘上了几丝红晕,低下头去,咬着牙,一付含羞少女的娇态,看得杨琦这么沉稳的性子也心生旖旎。

李世民见气氛有些不对,赶忙笑着道:“三妹,莫要胡搅蛮缠,等办完事我们一起去杨兄家中讨杯水酒喝便是。”

杨琦也笑着道:“秀宁小姐一路保重,等你跟李兄办完事后,小生在家中焚香沐浴,随家母一起恭候贵客大驾。”

李秀宁原本是个大气磊落的女子,只是年岁毕竟不大又云英未嫁,自然不好在和初次见面的陌生男子多多接触,她点点头,一转身就上了马,一拉缰绳,白马一声嘶鸣,疾驰而去。

李世民看着妹妹,无奈地笑了笑,朝着杨琦说道:“杨兄,舍妹不知礼数,还请见谅。待我事情完结后,定去你家**谋一醉。”说完,也翻身上马,向着沧州府驰去。

杨琦静静地看着两人的背影远去,直到消失在视野之内,这才无奈地摇摇头,道:“这可不是我有意攀龙附凤的。”话语间,竟带着些微的自嘲之意。

回到家中,杨琦一字一句地将今晨林中的轶事都说给了母亲卢氏,卢氏见这向来木讷内向的儿子竟会主动与人结友,竟欣慰地珠泪连连,杨琦在一旁劝了好久才止住。

回到房中,杨琦仍在细细想着今晨发生的匪夷所思的事情,他竟然在回到古代的第五天见到了未来的皇帝和公主,惊异之下,只觉得难道这一切冥冥之中都是老天爷在安排的么?他有些困惑,想起李世民的风采,又忍不住称赞,难怪他能成一代明君,这种容人雅量和旷世气度确实远非而今刚愎自用的炀帝可比。

想到李秀宁,杨琦的第一反应就是前世所看的黄易大大的《大唐双龙传》。“老子可不是什么仲少帅,我不过是个普通书生。”杨毅自言自语了一番,无奈地笑了笑。确实,他初见李秀宁时并没有像寇仲那么痴迷,他很随意,至少至今为止,他对这个骄傲得像一只白天鹅的天之骄女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好感,当然,美女嘛,是男人都喜欢,但杨琦心中有个度,他知道那只是纯粹的审美享受而已。

(PS:第三章,本人就安排了两位大人物出场,亲们,你们还不顶么?至于杨琦和李世民到底如何搭上交情,他和李秀宁又是如何陷入爱河的,嘿嘿,容小弟先卖个关子,敬请继续关注本文。)

晚上还有一更,求支持!求推荐!

卷一初至隋唐第五章厨娘袁清雪

翌日,杨琦从梦中醒来,习惯性地伸手向枕边探了探,发现玉盒安好无恙地待着,这才放心地下床洗漱。

“少爷,夫人,可以吃早膳了。”在一声娇柔温顺的女声中,杨琦迎来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第六天。

杨家此时已无闲人,卢氏也不是什么娇生惯养的富家千金,虽出身范阳卢氏,家中却也只是旁支,所以并不富裕,在家也和丫鬟母亲一起做些女红帮衬家计。现在杨家很多琐事都是杨夫人亲力亲为的,只雇了一个厨娘做饭,就是刚才喊杨琦和卢氏吃饭的那位,年纪并不大,跟杨琦差不多岁数,也就二十上下。

她本姓袁,闺名倒也雅致,叫清雪,祖上是书香世家汝南袁氏,三国时雄霸一方的诸侯袁绍袁术都是她的先辈。当年两人先后被曹击败,家中绝大多数成年男子死于战祸,袁家从此一落千丈,而袁家历代子孙也都自暴自弃,非但彻底没有了诗书传家的大族底蕴,连祖宅祖产都已被那些纨绔子弟挥霍一空了,原本东汉时赫赫有名的“四世三公”,现在不过是一普通百姓,家中靠开一间茶铺勉强维持,更唯利是图,一付市井小民姿态,早已没有了先祖袁安袁汤的大儒风度。

姜家在沧州府中开着一间生意火爆的大酒楼,家底非常殷实,只是家中独子自幼便缠绵病榻,倒让姜老爷很是苦恼。三年前的冬天,那短命的姜少爷终于还是熬不住了,姜老爷和姜夫人急得团团转之际,听了媒婆王姑之计,用重金把自小因美貌过人而名传沧州的袁家小姐清雪娶回来冲喜。

这姜老爷早年也是秀才出身,只因屡试不第,这才弃文从商,开了这家福来客栈。他一心想娶个大家闺秀给他儿子冲冲喜,偏偏真的有钱人家怎么肯把自家女儿往火坑里推呢?在几次求亲被拒之后,他才想起了贪财好利的袁夫人。他知道袁家祖上曾是顶级豪门望族,只因数代人的挥霍才终于落得这幅田地,所以算上去,这袁家虽然没落了,但也算是名门闺秀。袁家人丁并不旺,到了清雪父亲这一代,只有她父亲一个儿子,清雪的母亲在生下她后早早过世,所以他父亲就娶了个续弦,也就是现在那个贪财成性的赵氏。十年前,赵氏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这袁老爷却因为欣喜成狂,在儿子的满月酒上喝酒醉死了,还真是悲喜交加。

赵氏接管了袁家仅剩的产业,一间不大不小的茶铺,而先后失去亲身父母的袁清雪自然是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她把才八岁的袁清雪指派到茶铺看店,家中的杂务也都是年幼的清雪包办。袁清雪就这么熬过了几年,等到长大待嫁了,这后妈却恬不知耻地把她明码标价,许给了痨病在床的姜家公子。天理运数,刚过门没几天,那短命无福的丈夫就过世了。姜家人嫌她是克夫命,就把她赶回了娘家。

赵氏自然是百般刁难刻意侮辱,家中又是剩下十岁不到并不懂是的幼弟。袁清雪无法忍受着黑心后母每日里泼妇骂街般的胡搅蛮缠,竟想着去沧州郊外的一家尼姑庵出家,青灯黄卷了此残生。

那时,杨琦的父亲杨逸尘刚刚过世,家中先前辞退了太多的仆人,所以就算有林安和其他热心街坊邻居帮忙,还是有些忙不过来。后来,一个热心的邻居替卢氏介绍了这个心灵手巧的新寡文君,袁清雪这才来到杨家,名义上是管家,其实家中琐事里里外外也就她一个人,闲下来的时候,也会跟着卢氏学着做些女红改善生活。

杨琦醒来的头两天,袁清雪刚巧回去给过世的父母上坟,所以并未见着,卢氏也忘了提起,所以第一次见到这个清丽地有些过分的俏寡妇厨娘时,杨琦还是跟往日一样的迷茫。

卢氏是有心让儿子把她收回房中的,家中总是呀有个贤内助管着,她自己年岁越来越大,精力早已不足,所以想找个能理家的帮衬帮衬。当然,做正室是不可能的,毕竟在这么说杨家也是官宦世家,杨琦又有秀才的功名在身,一旦高中成了举人,那就是老爷了。

当年隋文帝一统天下时,皇后独孤氏曾颁懿旨,凡女子改嫁者,不论是何缘故,皆不可为正室;男子娶亲前不可纳妾,纳妾须得妻子同意方可。独孤皇后被誉为“中国第一妒妇”,隋文帝在她死前,以皇帝九五之尊的身份,也不过只有她一个女人,可想而知,这女人是个多么强势的女权主义者,所以她痛恨全天下所有改嫁变节的女子和纳妾变心的男子。

杨琦倒是无所谓,卢氏的想法只是在她脑子里,并未曾说出口,所以跟这个俏厨娘见面时,两人都很客气,倒也没什么尴尬。虽然年龄相若,但身份地位相差很远,袁清雪即便幼时也曾受过一些文字启蒙教育,但也没想过要高攀杨琦。现在的生活她过得很平和,并没有什么烦心事,每日里劳些轻便的家务,对她而言已经是恩赐了。

杨琦前世是特工,所以很自然是个工作狂,他闲不下来,就算是完成了一个大任务,放假的那段时间,他总是旅途上,他喜欢道全球各地旅游,拿着相机各种拍。来到隋朝之后,他都觉得自己本分了很多,每天清晨出去跑个步都被人当成了是异类,他怕自己又有一些震古烁今的行为,就逼着自己闲下来,不再到处乱跑。他开始在书房里恶补一些诗经律文,看得累了,也偶尔翻翻棋谱调调琴弦。应该当年在大学学考古学的时候,大学讲师对古代的很多娱乐活动都有过很详细的解释,所以杨琦上手很快,没事练琴练箫,兴致来了还会硬拉着俏厨娘袁清雪下上几盘棋。袁清雪天资聪颖,只是家道中落,才没有接受系统的琴棋书画方面的教育,两人都是新手,可谓半斤八两,倒也相处融洽,看得一旁刺绣的卢氏总是眉开眼笑。

因为是在家中深居浅出,杨琦无意间跟俏厨娘袁清雪日益亲厚倒也没有说三道四,因为外人根本就无从得知。杨琦倒也会享受,在家里待了两天,杨氏和李义母子的马车终于从长安到了沧州。

“夫人,少爷,有贵客到了,清雪先去准备下午膳。”那天上午辰时,杨琦正在房中细细品读庄子的《逍遥游》,袁清雪从菜市场回来就高兴地在院落里喊了两声。杨琦觉得奇怪,莫非是李世民和李秀宁这么快就把事情办好了?杨琦赶紧整理了一下装束,才匆匆走出了书房。

等到了大门口,却见是一辆朱红车帘的油壁马车停在了门口,驾着车的中年汉子走下来,宠溺地将一旁赶来的林夏小妮子搂进怀中,听着小妮子一口一口甜腻的“爹爹”,杨琦便知这人便是自己父亲身前的贴身心腹书童林安。

“夫人,少爷,你们看我把谁带来了?”林安搂着女人开心地笑着,指了指车子。

话音才落,朱红色的印花车帘便被揭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俊朗的青年男子,倒也是一身书生打扮,然后,那男子很亲昵地把车中的另一人也扶下了马车,杨琦看得真切,却是个40上下的美貌妇人。

那妇人倒也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杨琦和卢氏母子,慢慢地眼泪下来了。杨琦心里一个咯噔,知道这肯定是自己远方的至亲,只是不知道是姑妈还是姨妈罢了。

“嫂子,这些年苦了你跟琦儿了。”那女子说着,一把抱住了此时也已泪眼潸然的卢氏,两人相拥痛哭了一场。

杨琦这是明白过来,既然喊的是“嫂嫂”而不是“姐妹”,那就是姑妈了,难怪林安一个大男人也会在一旁抹眼泪。他自幼出生在杨家,这姑妈肯定就是当年的杨家大小姐了,自然很熟悉。

“好了,好了,小莲,不哭了,你兄长若是在世,定不会喜欢你这样哭哭啼啼的。”还是卢氏最先回过神来,安慰了一下怀中的小姑子,才回头对着杨琦道:“琦儿,过来,拜见你姑妈,这个是你的表哥李义,你也认识一下。”

卢氏这么一说,怀中的杨氏浑身一震,跑过去拉着杨琦一阵猛瞧,然后回头对着卢氏说:“琦儿怎么了?嫂嫂你别吓我。”这侄儿是她英年早逝的兄长留下的唯一血脉,杨氏自然万分疼惜。

“姑妈,不好意思,前几天我不小心在雨地里滑了一跤,磕伤了脑袋,其他到没什么事,就是以前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杨琦见情势不对,未免生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立刻亲口解释。

杨氏紧张地伸手到杨琦后脑勺去摸了摸,才道:“没什么明显的隆起啊?这样,我们去长安,太医院的医正邢太医是你姑父多年的好友,让他给你瞧瞧。”

杨琦心里又是一个咯噔,这沧州还没熟悉呢,又要跑长安这个是非之地去,诶,穿越后还是个苦命人啊!他也不好拒绝什么。只转头看了看卢氏,希望卢氏可以拒绝。

可卢氏知道这小姑子比自己都疼这儿子,哪里忍心拒绝?她轻轻点了点头,道:“小莲,你别急,琦儿现在已经慢慢恢复了,他功课什么的都没有落下,就是有些人事儿脑子不太清楚。去给邢太医瞧瞧也好,这样你我都放心些。今和义儿就在这儿住下,等明日一大早再动身不迟。”

杨琦没办法,只得妥协,但一想到过段日子李世民和李秀宁回到家中拜访,举得有些失了礼数,没法子,只能写了封信,详细解释了一下缘由,并说明择日亲自往太原登门谢罪,然后把书信托给了隔壁的街坊,让她转交给要来的李世民。

(PS:明日杨琦会到隋朝的首都长安,帝国的风云才刚刚揭开序幕。明日依旧三更,请大家继续支持吧~)

卷一初至隋唐第六章美丽的误会

众人结束了一阵寒暄之后,卢氏挽着杨氏的臂弯,走进了杨家大宅,杨琦和李义跟着后面,还没来得及说上话。

刚到了客厅,就听袁清雪从右侧的厨房间传来一阵尖叫声,众人大惊之后,赶忙一齐跑过去看。只见这俏脸的厨娘手里拿着一把菜刀,不知所措地站在厨房的窗口,一只大公鸡“咯咯咯”鸣叫着,扑打着早已退化的翅膀,一心想要飞出窗去。

众人看得有些啼笑皆非,杨琦也跟着无奈地笑笑,心中叹道:这妮子连杀只鸡都杀不了,倒也难为她一个妙龄的姑娘家了。紧接着,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杨琦用他那与单薄身体毫不相称的矫捷动作一跃而起,快步过去,一把抓住还在窗口闹腾的大公鸡,揽了揽长袖,一手从已经目瞪口呆的袁清雪手中拿过菜刀,按头提颈挥刀抹脖,很快这原本嚣张的大公鸡就歇气不动了。

他一个文弱书生,做起杀鸡宰羊这些粗活来,居然不慌不忙有模有样,难怪众人要惊讶了,连卢氏都不知道她这个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书生儿子何时学会了这些手段,杨氏的心中更是起伏不定,刚才她很细心地注意到了杨琦的眼神,杨琦对着公鸡颈脖子里汪汪流出的鲜血竟没有一丝厌恶和抵制,神态也很放松,仿佛做了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她的目光很快又转到了此时一脸迷茫的嫂嫂脸上,心中的疑云和震惊也就更大了。

李义也被杨琦的一鸣惊人镇住了,在他看来,这些事情都是仆妇下人去做的,他这个表弟竟然如此熟练,确实让他不得不震惊。

杨琦把众人的反应都收进眼底,早已习惯了的他只是淡淡一笑,道:“并不是所有的书生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班超投笔从戎,成就千古美谈,我又如何不可?”

话音刚落,只听李义急着道:“表弟,你想去从军么?今年的秋试你不参加了?”此时,卢氏和杨氏也紧张地看着他。

杨琦无奈地摇摇头,道:“我只是因为那次被人碰倒后觉得自己体质实在太弱,这段时间在通过一切方法增强体质而已,这杀鸡宰羊的粗活,是日常生活里再寻常不过的时候。堂堂七尺男儿,若这点胆量都没有,岂不是让旁人笑话么?世事莫测,万事总要有个准备的。”

李义听得直点头,道:“去年我也曾有意去军中历练,我虽娇生惯养,但也从小有些弓马的基础,偏偏父亲大人勃然大怒,坚持让我温习功课以备秋试。”

杨琦笑了笑,径直走进厨房,打开锅盖,将刚刚死去的公鸡用刀

破开胸膛,洗尽、拔毛,动作连贯,连杨氏随身带着的一个老仆也是自愧不如,身边不知所措的厨娘袁清雪更是满脸通红,看着匆匆忙碌着的公子,不知道该不该上去帮忙。

杨琦很快就把一整只鸡给剁碎了,回头没好气地对呆呆看着他的俏厨娘道:“你这丫头,没这本事学人家杀活鸡做什么?直接买些屠户们处理好的回来就是了。还待着干嘛呢,赶紧去升火。”说完,又回头对着卢氏等人笑笑,道:“母亲,姑母,表哥,你们先去客厅坐会儿,今天我亲自下厨,让你们见识下我的手艺。”

卢氏这下憋不住了,忙道:“这厨艺琦儿你也重来没学过,还是让清雪还烧吧。”

杨琦摆摆手,道:“母亲,你放心吧!孩儿心里有数。”其实在前世他经常一个人生活,又接受过非常系统严格的野外生存训练,这煮东西他的手艺在整个国安局都是数得着的。

杨氏不是一个没有见识的一般妇孺,她看着这侄儿长大,见原本自命清高木讷内向的侄儿能够放段去做这些妇道人家的琐事,又眉开眼笑信心满满,她就知道这个侄儿绝非池中之物,毕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她是明白的。

杨氏拉着卢氏的手道:“嫂嫂,你就让琦儿尽尽孝心吧!我们只管去客厅聊会儿,等着吃就是了。”说完,笑着对杨琦点点头,拉着依旧很不放心的卢氏走了。

李义在一旁看着,心中竟有些自惭形秽,愣愣地想起早年自己因为书房凌乱不堪,被父亲训斥时他所说的那句,也就是方才杨氏心中所想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他这时才明白自己这个表弟确实在为人处世和学问理解上,比一向自负的自己高出了很多。

“表弟,要不要我在一旁给你搭搭手?”李义问道。

杨琦的鸡肉已经下锅,他拿着铲子很熟练地翻炒了一下,回头笑道:“表兄,你还是回去陪陪母亲和姑母吧!”

李义想着自己就算去也是添乱,他对着厨艺根本一窍不通,所以只能苦笑着走了出来。刚进客厅,就见杨氏对着李义说道:“义儿啊,你这偌大的长安城眼高于顶,现在觉得我这个侄儿如何?”

李义摇着头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母亲,孩儿不如表弟,这次回去,孩儿定要闭门苦读,绝不敢有任何懈怠。”

杨氏对儿子能说出这句话很满意,说明他已经懂了杨琦这些看似惊世骇俗的行为背后的深意。她对着卢氏道:“嫂嫂,多谢你替杨家培养了一个好儿子,兄长若是地下有知,定会含笑九泉的。我杨氏的这一脉振兴有望了。”

卢氏毕竟没有杨氏那么好的远见和认知,却也是读过书的,听到他们母子一问一答的含义,再加上这小姑子发自肺腑的赞叹,才觉得这儿子经过那次事故之后的改变虽然惊人,但确实真的长大了。她口中喃喃道:“子桓,子桓,你听见了吗?小莲说,咱们的琦儿有出息了,我没有辜负你的嘱托,琦儿终于长大了。”

李义听着长辈们的这些话,忽然道:“舅母,我能否去表弟耳朵书房看看?”

卢氏点点头道:“当然可以,我们两家人丁单薄,就你们兄弟二人,你们兄弟同心,日后也好有个照应。”

李义见得到了主家人的同意,便转身去了。其实杨琦的书房与以前并无两样,书桌上和书架上的那些书也都是李义以前经常读的经史,偏偏他兴致来时写的字很快就引起了李义的主意。

杨琦前世专修考古学,对着书法有着独到的研究,特别是被誉为“书圣皇帝”的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他曾在大学时下过苦功夫,手上已有了七八分的火候,临帖的字隐隐已有以假乱真之势。

独到的字体,美轮美奂的一划一勾,都深深吸引了同为书法爱好者的李义,他看得越发痴迷,只觉东晋书圣王羲之的旷世之作《兰亭序》也不过如此,这字里行间的意味,真真是“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李义的眼中放出光来,兴奋地一把拿起那张再普通不过的宣纸,三步并两步地直奔客厅而来。

“母亲,母亲,你快看看表弟写的字。”李义人还没到,兴奋的声音已经到了客厅。

“这孩子,怎么还是这么不懂礼数?嫂嫂,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好字,竟让我这眼高于顶的儿子兴奋成这样。”杨氏拉着卢氏的手,笑着迎了上去。

当看到李义平放在桌前的字时,杨氏一时竟停下了口中的话,只呆呆地看着这种从未见过却又让人心醉神驰的字体,失神道:“义儿,你说这些都是琦儿写的?旷世之作啊!”杨氏不比卢氏,她是家中独女,自幼随着父亲和兄长接受了最严格最完整的系统教育,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尤其是书法,杨氏的父亲、杨家的先代家主杨玄道是名传天下的大书法家,杨逸尘深得叔父真传,也写得一手绝妙的行楷,她的夫君李全家世渊源,也是一手好字,可比起眼前的这张普通宣纸,就真的只是班门弄斧了。

“姑母,母亲,表哥,开饭了。快来尝尝我做的香菇草鸡汤,今天你们每人至少要喝上一碗。哦,对了,清雪那妮子不服气,她也做了几个家常菜,你们开给评评。”杨琦子啊这沉闷地古代生活中终于找到了现代生活的一点影子,心中自然十分快意,对客厅内的一切都一无所知。

卢氏第一个反应过来,抢着帮杨琦把手上的一个大砂锅端到了一旁的红木大桌上,杨氏却回头一把拉着有些莫名其妙的杨琦,指着宣纸道:“琦儿,快告诉姑妈,这字是不是你写的?”

杨琦定睛一看,心中大喊不妙,这原本该毁去的东西现在被这几个识货的人发现了,以后还真没几天平静的日子了。杨琦自然不好骗这些真心待他的亲人,只好点头。

“这字体我从未曾见过,定是表弟字琢磨出来的,不知可否告知这字体的学名是什么?”李义小心翼翼地问道。

“瘦金体。”杨琦这次一点都不谦虚,毕竟他可是为这么一手字苦学了三年,当时只是兴趣爱好,谁想到自己竟然穿越了,还穿越到了宋朝之前,这真的是不出名都难了。

杨氏静静地看着自己这个她越来越看不透的侄儿,淡淡道:“琦儿,明一定要跟我回长安去,我要让家族里那些老顽固都无话可说。这次我们这一脉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杨琦愣了愣,这才反应过来,这是要他回去夺权了去,弘农杨氏本是一个大宗族,盘枝错节地分成了四房、直系亲属三百多号人,当然,这还不包括已是皇室的长房一脉。杨坚登机时为了得到全天下士族的支持,曾追本溯源,已“关西孔子”杨震的长房嫡系传入,为杨震的十四世孙,这仔细算来,杨琦还得叫现在的隋炀帝一声“叔父”,当然,这只是杨家自己族内的辈分排位而已。

杨琦这一脉先祖是杨震四子中的老三,所以也称三房,是人丁最单薄的一房,杨逸尘那一代就他和堂妹杨氏两人,杨逸尘早逝,杨氏又嫁入赵郡李家,所以杨琦已是一脉单传,难怪先前杨氏会如此紧张,现在又如此兴奋了。

杨琦心中想,这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宋徽宗的风头都被我给抢了,我最多算个模仿大师,这一穿越就成了开宗立派的了,诶!杨琦微微一叹,终于明白什么是甜蜜的负担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特别是杨琦知道几年后将会有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之时,连他自己都对自己这穿越后的命运一无所知,现在要他去振兴家族,确实不是个明智之举。

当然,这些话杨琦现在是不能说的,他不想让别人把他当成是个未卜先知的“怪物”,他只想着随和淡然,只想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现在的杨琦虽然有要改变命运的雄心壮志,可毕竟来这个世界的时间实在太短了,他的适应能力再强,也是需要时间去缓冲的。

(PS:今日先来六章,明日再来六章)

卷一初至隋唐第七章杨琦的未婚妻

众人从杨琦带来的惊喜中清醒过来,这才围成一桌,原本冷清的家中因为多了两个人而变得热闹起来,卢氏和杨氏凑在一起,李义和杨琦凑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杨氏连续喝了两大勺的鸡汤,还觉得意犹未尽,当然杨琦的厨艺确实不错,但还不是行家,让她胃口大开的是家族里出了这个一个侄子,她那早逝的兄长终于后继有人了,所以说这里面爱屋及乌的味道更浓一些。

卢氏和李义喝得也不错,一家人开心和气,让杨琦这颗孤独的心现在有了被亲情紧紧包围的感觉,他更进一步地适应了命运给他安排的新环境新角色,开始慢慢对这个家这个社会找到归属感。

因为家中来了亲眷的缘故,袁清雪没有像往常一样跟着卢氏和杨琦一起上桌吃饭,她是个非常知书达理的女子,气质柔和温顺,倒也确实是杨琦的良配,卢氏的眼光还是很高的。

杨氏在一旁问起有关家中多出来的那个俏厨娘的事情,李义却在一旁满眼揶揄地看着杨琦,弄得他原本清者自清的心也变得无边旖旎起来。卢氏倒是没有开自己儿子的玩笑,一五一十地将袁清雪的所有信息一一道来,当提出到时候给杨琦做妾时,杨氏竟也跟卢氏不谋而合,弄得杨琦满脸尴尬,李义却在一旁幸灾乐祸似地偷笑。

“琦儿,既然你以前的事情有些忘了,那你还记不记得你年幼时兄长曾替你订下一门亲事?”杨氏语出惊人,弄得杨琦一脸愕然地盯着母亲,有些不知所措。

卢氏没有像杨琦想象的那样摇头,却道:“我本想等琦儿的身体好些再提的,看样子他是真的全忘了。”

杨氏点点头,道:“既然你这个做母亲的不说,那我这个做姑母的就当仁不让了。琦儿,当年兄长曾与他的同窗挚友燕宝寿订下婚约,这事儿我和你母亲还有你姑父都是知道的,我杨家只传媳不传女的信物白玉雕龙坠当时就作为聘礼之一送到了燕家,据说燕家小姐自幼就戴在身上。”

杨琦这下沉默了,因为他一时想不出这岁末唐初有什么出名的人物是姓燕的,这中国历史上燕氏也不是像王谢之类的名门望族,而刚才杨氏提到的燕宝寿这个名字却让他脑子依稀有些印象,却是怎么也想不出来。

见儿子眉头深锁,卢氏知道他定是在回忆一些事情,并且遇上了麻烦。卢氏马上开口道:“琦儿你想不出就别想了,母亲告诉你。你那未婚妻家世显赫,她有个名满天下的曾祖父,燕侃。”

杨琦一愣,听到母亲提到燕侃这个名字,终于知道了这个神秘的素未谋面的未婚妻究竟是何方神圣了。她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得宠的妃子之一燕德妃、更是后世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最敬重的表姐。杨琦想着自己怎么会去抢李世民的老婆,莫非在真实的历史中这女子也是许给他的,只是这“杨琦”恰恰早早死了,因为龙一穿越时,那个木讷内向又一根筋的酸腐书生确实魂魄已经消散了。

杨琦的脑子一下子出现了一大堆的信息,他想起当年随考古队去考察一处唐墓,清楚地记得是礼泉县烟霞乡东坪村东燕妃墓。当时他就对墓中墙壁上所化的那个端静素雅的女子有着说不出的莫名亲近感,现在他恍然大悟,原来上天早就安排了这一切,他不过是满天诸佛眼中一颗只供游戏玩乐的棋子而已。

杨琦想起当时墓志这样描述她的品性:“宠丰慈膝而弱不好弄(深受双亲宠爱而幼年不好玩耍),训关师氏而幼有成德(受到良好教育而年少成就品德)。沉静以幽闲纵体(体态沉静、举止幽闲),峻节与简毅通方(节高尚、处事变通)。纂组缋其妍心(擅长女红),诗书文起婉袖(诗文俱加)。”

杨氏见侄儿紧锁眉头不言不语,以为他正在渐渐恢复记忆,心中一喜,继续道:“那燕家小姐确实大有来头,现在更是芳名远播,求亲者络绎不绝,把这燕家的门槛都踏烂了。她父亲与你父亲是生死之交,一心想遵守曾经的婚姻之约,所以一概全部退去了。琦儿,你该去拜会下你这未来岳丈,他虽不在朝为官,但朝中很多掌权者都是他的文坛好友,你姑父与他的关系也很不错。他自幼便有神童之称,若非受了他那坏脾气父亲的影响,现在早已飞黄腾达了。”

杨氏的话杨琦听得很仔细,可他现在还不想成亲,更是因为有着现代灵魂,本能地抗拒这种封建包办婚姻,这道跟他那个大名鼎鼎的未婚妻没什么关系。

杨琦想着这烦心事一件接着一件,到如今这件事最是棘手了,不能莽撞退婚伤了长辈的心,又不想这么快结婚,杨琦唯一能拿来做挡箭牌的也就只有事业了。

“母亲,姑妈,孩儿想这事儿急不得。名将霍去病曾有言:匈奴未灭不言家,孩儿也是一样的。自古温柔乡就是英雄冢,大丈夫当志在四海胸怀天下,不能为了儿女之私而荒废事业。”杨琦这番话说得句句在理,卢氏和杨氏虽不乐意,倒也没法子反驳。

李义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果然张嘴就道:“母亲,你听听表弟说的这些话,孩儿也不愿未立业而先成家,你去跟爹爹说说,把那婚期缓缓。”

杨氏眼睛一瞪,道:“义儿,琦儿的情况跟你不同,你别有样学样。琦儿这还没见过燕家人,你却是连婚期都订了。君子无信不立,你想让你父亲堂堂的二品大员做个言而无信的小人吗?此事以后决不可再提,明年一开春那裴家小姐就要嫁过来的。”

李义被这强势的母亲一阵抢白,撇撇嘴不敢再多言半句,倒是看得杨琦心中好笑。杨琦还没开始得意,却听卢氏道:“琦儿,明日我们随着你姑妈一道搬回长安去住,你祖父和父亲留下的那杨家老宅不能就这么一直空着。等秋闱过了,母亲亲自带着你去燕家提亲,就算不急着嫁过来,至少也要让人家燕家人安心才是,我们杨家也不能做言而无信的小人,我必须对得起你死去的父亲。”

这下轮到杨琦撇嘴李义偷笑了,表兄弟两这点倒是同病相怜,却也很有默契,很自然地结成同盟对抗这封建的家长**,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杨氏接着道:“这燕家小姐芳名叫燕惜,自小就饱读诗书,是个知书达理的名门闺秀,7岁那年,其兄燕敬嗣让其读《上林赋》,燕妃匆匆浏览,随即便背诵出来,现在已是名满天下的第一才女。当朝的萧皇后说她“性理明惠、艺文该博,向使为男,当成国器”,也曾有意招她做东宫太子的侧妃,但其父已婚约在身为由婉拒。琦儿,这是段美满姻缘,这燕惜小姐,你定会喜欢的。”

杨琦撇撇嘴,心道:你这些事儿我早知道了。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竟开口道:“你们只说她如何如何有才有德,如何如何芳名在外,若是人家看不上我,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回轮到杨氏和卢氏目瞪口呆了,李义在一旁笑得更加肆意,心中想这表弟果非常人,句句语出惊人。

良久,杨氏道:“琦儿,非我自夸,你这孩子只要在长安锋芒微露,定能名传天下。不说别的,就凭这首字,就已经独步天下了。”

杨琦被她这么夸,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毕竟这些都是他从1500年的现代带来的,心中总有些疙瘩。杨琦苦笑着道:“可是姑母,孩儿并不想这么早成名啊,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年少成名有时候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杨琦的这番话让一向目光长远的杨氏一下子沉默起来,良久,她才点头道:“琦儿所言有理,以平和之心待之,方能戒骄戒躁。”

杨琦心中可不是这么想,他觉得他这扮猪吃虎的游戏还没玩够,他喜欢让一分钟前在他面前趾高气昂的人一分钟后前倨后恭,这能让他得到莫大的成就感,虽然他自己都觉得这做法不够君子,但他是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现代人,倒也没有这么迂腐的所谓“君子原则”。

晚上,卢氏和杨氏在家中说着贴己的话,李义则是硬拉着杨琦,要学他的“瘦金体”书法,杨琦很无奈地开始机械性地讲解有关练习“瘦金体”书法的要领。其实书法本身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王羲之年幼时练书法用得墨染黑了一个池塘,传为千古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