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的早春红玉西瓜在快速地生长着。阿眉,这天下午四点多,随了父亲上大棚去走走,观看那些小种的高品质西瓜。因为是大面积种植,种的时候已经与经销商人签定了购销合同,销路是没有问题的。
阿眉是很多日子没有进大棚了,没有想到就在这相对而言短短的时间内,西瓜苗蔓是爬得很长了,长了许多许多,把这些三四米宽的大棚的畦几乎全占领了,连落脚处也不得不要慢慢寻找,因为踩坏了西瓜秧苗,是不好的。真的必须小心翼翼哦。因此,她在阿爸屁股后头亦步亦趋,尽量按照他的足迹前行。他拔起后脚的地方成为阿眉前脚踩上的“陆地”。
那些大的西瓜,估计已经有五六斤了,一个个是椭圆形状的,皮是翠绿的上面花纹清晰。那些小的西瓜则是带着绒毛,白色的,很是玲珑可人样子。阿眉还没有想到,大棚外依然是有些冷的,内部却是这样的闷热,温度该有三十度的样子了。阿眉没有走多远就已经汗浸浸的了。而那大棚里的空气,是有些浑浊的带有草青气、泥土气、肥料气……夹杂着的,说实在的不好闻呢。
阿眉说,阿爸,没有想到这小西瓜长这样快。
是的,这就是大棚的功劳了。要不,怎么称得上早熟呢,怎么能够卖个好价钱呢。你想想这一个个的钢扎大棚,化了我们多少本钿。
也是的,想想小时候队里种的西瓜,总得要七月底八月初才上市噢,是吧?
是的,现在的大田西瓜,也还是这样的要到那个时候呢,比老前子提早不了多少日脚的。
阿爸,想想小的辰光,我最爱吃我们平湖的马铃瓜啦,我记得大的有二三十斤的,是不是?抱也抱勿了的。
阿爸说,是的,每年全有大瓜的,大得来象个小把戏一样。我记性中,最大的有过三十四五多斤呢。
我倒很想念那个品种的西瓜,可惜现在好象没有了,是不是?
这倒是的,后来我们这里全被台湾黑皮瓜替代了。台湾瓜,应该是亩产高,单位亩产效益高吧。
想到这平湖马铃瓜,阿眉就清晰地想起以前的一切,每到西瓜采摘的时候,队里种的西瓜,头朝瓜总是用水泥船,木船运到镇上前市河,买往上海。船总是装得满满的,西瓜高高地满出船舷。每船安排有几个壮劳力摇船出去,然后驳到大船上,用拖船经上海塘运输到大上海。那头朝瓜,是西瓜中的优品啊,那个时候种瓜的农家却一直很少吃到,为的是赶早买个好价钿,增加生产队的收入。
只有到二朝瓜采摘的时候,小队里才开始分瓜,那可是夏日里最热闹的事情之一了,大人小把戏全兴高采烈,当然小把戏是最开心的了。全队老少几乎悉数的到生产队里的公场上公房里,磅称抬了出来,大杆称提了出来,同时称斤两,一般是根据每户人家的人口数,人口中又分劳力和非劳力,按每人多少斤两来分配。这些全是有会计算好,造帐簿。
而那些西瓜,也是要被挑选好了分放的,一般就分为两个等级,大的和小的。再在称的时候,按照比例大的称上若干斤、小的再搭配上若干斤。确保家家满意户户称心。称好后,一堆一堆放在公场上,在最高的西瓜正面贴上写有户主名字的纸条,有的时候干脆用竹枝树枝在瓜皮上刻写名字。当全部分好了,一家家的匾部就挑来了装西瓜,大人挑着,小把戏在后头跳着跑着,往自己家里去。一路上欢乐开心得过年一般。
一回转到屋里,每家总是马上要切开一只大西瓜,美滋美味地吃上了。小把戏是吃得来满嘴巴淌着西瓜甜蜜的汁水的,那小肚皮,不一会儿工夫就滚圆一如西瓜了的,真的甜蜜噢!而且,这马铃瓜的瓜子,也是好东西,舍不得扔了的,因为它们的个儿大么。吃的时候,几乎每个人总是把瓜子吐在手心,放到淘箩里,洗干净晒干了,无须炒就可以磕着吃了。这西瓜子常常有太阳的香味,阿眉记得自己很是爱吃的。小辰光的生活,虽然比较穷困,但是回忆起来,总是那样的有味道,让她的胸口有温暖的感觉。
日脚真得过起来快啊。转眼间,自己是人到中年,过了四十岁了。
当阿眉沉浸往事的时候,阿爸在动手翻看西瓜藤,检查那些可爱的西瓜,阿眉望着这南北走向的大棚瓜畦,像一条生命的隧道,因为每个大棚的长度全是标准的八十米长度,远望了去,西瓜藤绿油油的而大棚的塑料薄膜则是透明的白色,看起来很舒服。
见阿爸查看计算着一棵西瓜苗上结的瓜,她就问他,阿爸,估计收成那哈,好么?
阿爸自顾自看着,嘴巴里应道,该是可以的。
噢。阿眉自己也蹲了下来,一蹲下来,屁股就显得特别的丰满肥硕,在紧绷的牛仔裤里,凸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