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耕牛(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可以说,在刘泰的主动推动下,煤炭这种资源虽还没如同弄出蒸汽机后在社会全面普及,但刘泰非常清楚,这社会的发展就是看对廉价大量能源的利用效率。</p>

虽然到现在为止,刘泰并没发明出蒸汽机或者发电机什么。</p>

但随着刘泰主动把煤炭这种资源引入到了重新摆正的社会,并且尽可能去替代那些以前需要消耗人力,但现在却能用能源去替代的产业上,刘泰能明显的感觉到整个社会在发展。</p>

虽然这种文明的发展速度不像是人类掌握蒸汽机后的爆炸发展。</p>

但刘泰觉得整个社会水平至少已经逐渐能够向着宋朝看齐,甚至就算是宋朝,也不会有皇帝像是刘泰这般,力主推进煤炭资源对社会的发展与推进。</p>

不过,不论再怎么样推动煤炭资源,这时代的主流到底还是牲畜。</p>

就算煤炭资源再怎么样的具有发展潜力,至少在蒸汽机发明,并改进到能够耕地的拖拉机出来之前,牲畜力量到底还是最重要的资源,所以刘翰的意见也必须要重视。</p>

以前是为了征战黄河以北,所以刘翰的所有资源全部都向着战马上倾斜。</p>

哪怕赵安趁着拓跋家相争最后来了一个渔翁得利所获得马匹,基本也都给了刘翰去养马。</p>

这也是为什么刘泰跟石勒相争时,刘泰的战马丝毫不逊色石勒的数量。</p>

不过现在,随着自己拿下河北之地,刘泰给刘翰的要求之中,便开始增加耕牛耕种数量。</p>

毕竟现在异族也是要种地了,哪怕种得是草,也要一点点的掌握汉人的精耕细作的技术。</p>

毕竟你想要并入汉籍,结果连种田都不会,那你算什么汉人啊。</p>

而只要北方有了耕种的土地,然后给耕牛加上了鼻环,多少总是能够培养出一些耕牛来,然后运输到了河北其他缺少耕牛的地区,加速耕牛的覆盖面积。</p>

毕竟,在现在这时代,耕牛几乎算得上是第一生产力。</p>

什么时候能够落实到一户一牛,想来也就能达到这时代的小康社会了吧。</p>

所以,刘泰思索了一下,果断对刘翰提出要求,今年战马需要出栏八千,三年时间最好把每年战马出栏数量提升到一万五匹,目标是稳定在每年出栏两万匹战马以上。</p>

然后便是不再向着战斗方向的战马发展,而是去培养能够驮更多物品的驽马或者骡子。</p>

另外是耕牛,今年主要任务完成对旱地黄牛的改进,让他们套环后学会开垦田地。</p>

如果可以耕牛多多益善,不设上限,若是顺利完成,明年春耕的时候,则是会用上它们。</p>

毕竟去年的主要任务是打败石勒,北方牧场的所有发展方向全部都向着战马发展。</p>

但今年已拿下河北之地,那自然的,对耕牛需求自然是几何般的提升。</p>

刘泰很清楚,如果黄牛套环后,真能在北方地区变成耕牛,那不论有多少耕牛,华夏大地都能能吃得进去。</p>

毕竟有了耕牛后,开垦效率就增加太多了。</p>

就算将来出现耕牛饱和的情况,把牛鼻子上的牛环一摘,便能成为肉牛了。</p>

不过刘泰想了想,觉得指望以后家家户户吃肉牛到底太遥远了,只要蒸汽机还没发明出来让机械能来替代生物能,那对百姓来说,牛这种东西作为生产力工具比作为食物要多得多!</p>

刘泰也快速回复刘翰,又投入到大运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中。</p>

刘泰很清楚,如果这永济渠不能顺利开通,那刘翰就算培养出耕牛,想运送到黄河以北的地区也会非常困难,这一路上的消耗怕就不是一笔小数目。</p>

但只要永济渠开通顺利,幽州出发从渤海湾到青州是一条路,永济渠是一条路,那至少整个华北平原的精华区,从此以后都少不了耕牛的身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