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张宾的谨慎</p>
这时候的陈元达一路来到了青州,乘坐的船只通过黄河经过安平国,陈元达便见到随着五六月份到来,已经彻底解冻了的黄河之上,却是有着别样的繁忙,船来往穿梭相当繁忙。</p>
尤其见到一支插着张字旗帜的官方船队,从黄河一侧行驶另外一侧,沿途船只纷纷避开。</p>
这支官方船队里面的张嵩和羊曼。</p>
张嵩一般负责刘泰的一些官方产业,比如说人口买卖的牙行,比如说买卖食盐的盐厅,又或者是负责对外收购粮食的粮仓等等。</p>
刘泰虽然负责这些方面的规划,但真的需要去执行时,还需要张嵩出面去执行。</p>
而张嵩虽然也看不懂刘泰的一些操作,但张嵩知道的是,自己手下的产业越来越庞大。</p>
各种的利益勾连,就算是张嵩自己都有些看不明白。</p>
不过张嵩知道的是,只要自己需要什么东西,只要产业里面有的,报给刘泰后,这些东西很快就能生产出来,倒也是相当方便,所以,到底还是需要张嵩继续坐镇垣延所在郡县。</p>
毕竟哪里逐渐成为了整个冀州的三不管地带,各种物资流通几乎都汇聚了那里!</p>
而此刻,真正负责去做说客的是羊曼,毕竟相对其他人来说,羊曼虽然有一定的能力,但因为他世家出身擅长清谈,跟各种世家豪族能打交道,便让他出门去做使者。</p>
如果石勒真砍了羊曼,虽然刘泰会很生气,但到底不心疼。</p>
但刘泰觉得石勒也不会干出这种蠢事,理由很简单,这对石勒没好处。</p>
尤其随着五六月到来,刘泰集体农庄的小麦开始丰收,而石勒则陷入到饥荒中。</p>
没办法,去年年中石勒才平定了地方,哪怕张宾竭尽全力的补种了粮食,但到今年完成开荒后,还是陷入到青黄不接的地步。</p>
而张宾与石勒又不可能让人专门去寻冬小麦的麦种在那里存着,然后在秋冬时期补种,所以他们只能拖延到了春耕,再让人去开垦土地,从而获取粮食,今年距离收成还早着。</p>
此刻石勒使用的办法是曹操的军屯之法,毕竟这是历史证明过的有效之法。</p>
这时期,石勒是真缺少粮食,所以不论是羯族人,还是汉人,石勒都努力劝课农桑。</p>
而事实上羯族人以养马畜牧为主,但因为他们多少也算是被汉化的杂胡,其中汉化的主要方式是给汉族地主打工,所以他们多少也是懂得了少许种田的技艺。</p>
如今转头石勒成为了头领,不少羯族人倒也有几分鸡犬升天。</p>
不过,石勒也许发现自己的羯族开始逐渐变得桀骜。</p>
而这时候张宾秉承着只是管理一族,总比管理千奇百怪的各种族群要好管理,便劝说石勒,若只提升本族百姓的地位,永远无法取得百族接纳,反而会造成双方矛盾。</p>
所以石勒选择扩展羯族的概念,把所有异族杂胡称为国人,都属于羯族之属。</p>
这种融合方式对草原异族们来说是非常容易接受的,因为草原没所谓的忠诚,有得只是谁强就投靠谁,所以他们对石勒的接纳没任何抵触。</p>
这样的情况下,基本上羯族就有点像非汉既胡时候的胡的笼统概念,把所有除了汉人、匈奴人和鲜卑人以外的杂胡,全部吸纳到羯的概念下。</p>
一时间大量因各种原因流落到中原的异族,纷纷向石勒涌来。</p>
而这也是石勒明明只是出身匈奴麾下几乎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的杂胡部落,但到了东晋时代陡然羯族百姓几十万几十万的冒出来。</p>
因为对很多杂胡们来说,匈奴人与鲜卑人都嫌弃他们,现在杂胡中出了个叫做羯的部落很兴盛,所以大家都投靠过去而已。</p>
当然,随着大量的异族杂胡投靠,那襄国郡的粮食自然也就不够用了。</p>
然而张宾更明白,这些异族更不能随便放弃,只要石勒这一关挺过,不说飞龙在天,至少也是有几分根基了,就算对上刘泰与王浚,多少也就有了几分周旋的本钱。</p>
就在这时,羊曼则过来拜访张宾,表示想要在襄国境内进一步的建立盐厅,出售更便宜食盐,同时希望高价购入马匹,希望张宾能让石勒同意这件事。</p>
对羊曼的这举动,张宾有几分疑惑,但还是把这件事报告给石勒,让石勒定夺。</p>
“刘泰这是什么意思?想要交好我?”石勒听到张宾的话却带着几分不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