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写农书(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第141章写农书</p>

陈元达拿上了圣旨,走上去青州的道路。</p>

在青州的刘泰对此全然无知,因为这时候的刘泰全面投入到春耕中。</p>

虽说,刘泰去年为了不浪费时节,尝试推广冬小麦,但随着青州逐渐稳定,尤其大量百姓涌入,开垦起了新的田地,自然根据时节又耕种起粟米来。</p>

而且这粮食种植不是一蹴而就,对很多百姓来说,冬小麦到底只是救急的,还不如粟米种植起来熟悉,粟米选种也更加优良,所以粟米耕种出来的粮食数量也比冬小麦要多一些。</p>

刘泰堵在王裒面前脸色凝重,只不过同样的王裒面对刘泰一样半步不让。</p>

终于,面对刘泰这么不要脸的家伙,王裒到底率先开口道:</p>

“刺史,您来找老朽到底所为何事,老朽先说了,老朽只愿在私塾里面教书,不出仕的。”</p>

“你当我是司马氏吗!我所答应的事情自然不会违诺!”</p>

刘泰面对王裒开口道,“不过,您不是说要编撰农书吗?这春耕在即,书呢!”</p>

王裒听到刘泰的话,忍不住吹胡子瞪眼,怒道:“刺史何来此言,您见过一年出书的吗!</p>

自古以来写书是何等神圣之事,每字每句都需小心斟酌,以免一字错而全书毁。</p>

更不要说这关乎天下百姓耕种的农书,若上面出了错误,岂不拿百姓们开玩笑。”</p>

“有这么严重吗?”刘泰不由嘀咕一句,身在现代社会,刘泰实在很难想象古代人用一辈子去写一本书的事。</p>

在刘泰的印象中,且不提什么网络写手日更万字,甚至出现某种岛屿被烧毁,结果两天后就网络上就上架了《某岛屿被烧对气候影响》的环保读物。</p>

所以,在刘泰的思考中,一年时间那不论怎么样也应该够了,结果没想到王裒大概只建立了文件夹。</p>

这幕看得刘泰很想骂人,别以为算命的说你能活到五年以后就敢这么忽悠我,小心老子让你见识见识,为什么当兵的家伙能够让神鬼辟易啊!</p>

“太慢了!”刘泰思索了一下说道,“王公,等到您要的书籍出来,别说今年春耕,怕明年春耕都用不上啊!”</p>

“将军,这可快不得!”王裒看着刘泰的样子道,</p>

“给农家百姓出书,需得将清楚时令,方位,工具,土地等等事项,更需要耕种者因地制宜,可不能轻易落笔啊!”</p>

刘泰听到这话不由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开口道,“我看这样把,您把每个时令需要做得事情写在通告上,然后我把这通告放在城门口,并专门派人去诵读这通告,让百姓们知晓。</p>

甚至以后到了规定时节,什么作物,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到通告牌上,然后派人去大声宣读。</p>

今年第一次且先在临淄周围,出了什么事,也能够快速的修改,等以后更是要一步步推广到青州一众州县,甚至是一个个的村子。</p>

让百姓们能够知晓怎么样种地,每年能多收几口粮食!”</p>

王裒听到刘泰的话,不由愣了愣道,“但若错了呢?!”</p>

“任何良种,先在农田里面试中三年,一则积累种子,二则积累经验,等到种植从试种田里面出来,然后放在集体农社进行推广种植。等到都没有问题,再拿出来推广。”</p>

刘泰继续道,“然后我们再定个标准,百姓们若能根据上面所说种植出更好植株来,则让他们把那良株保留下来,我们请他过来耕种。</p>

只要第二年他能在我们的试验田中,种植出同样作物来,那我们便会给与他们奖励!”</p>

“那若还出错呢?!”王裒听到刘泰的话,还是带着几分担心道。</p>

“错了就错了!”刘泰挥挥手道,“我们的耕种方法,更多采取中正平和的耕种方式,说起来让百姓们能更容易理解,到时候就算出了错,也不可能让整个青州百姓颗粒无收。</p>

真出了什么事,我到底会出面解决的,而且想要耕种技术上精益求精,本来就需要等待农民百姓们的反馈。</p>

若没农民们不断实践,不断改进,只是闭门造车的话,也这些耕种技术也不过只是种纯粹总结而已!</p>

耕种之事重于泰山,我们应当精益求精,不但革新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