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还乡》(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只可惜啊,《流民图》在上海短期展出后,就不幸被强行借览,此后音信杳然。一直到了五三年,上海美协一位画家,才从某地下室的垃圾堆中发现了这幅《流民图》,仅剩下半幅不说,还残破霉烂。”</p>

“于是重新将它装裱,送给蒋兆和的遗孀萧琼珍藏。直到八八年,才由萧琼女士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收藏。”</p>

“来了来了。”费观夹着两轴画卷走了回来,手上还多了几双白手套。</p>

大家将展厅大楠木桌给清理了出来,然后将画卷展开。</p>

周至一看就愣住了:“《还乡》竟然收藏在工美?”</p>

“肘子我发现你的知识系统真是零零碎碎的。”费观有些无语:“知道《还乡》,却不知道《流民图》,还不知道作者是蒋兆和,更不知道《还乡》在工美。”</p>

“隔行如隔山,从美术这个维度看我的知识体系,的确如此,接受批评接受批评……”周至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直勾勾地盯着眼前的两幅画卷。</p>

两幅画卷都是一米八乘一米,一幅就是周至已经熟悉的《还乡》,另一幅则是周至没有见过的《二哥出川》。</p>

费观见周至已经入神,直接开始介绍:“据统计,在抗战爆发后,有超过四千两百万的劳苦大众,为躲避战火被迫逃离家园。胜利后,三千万大后方的难民迫切希望返回故土,重建家园。”</p>

“数以千万计的难民自西向东回到故土,形成我国近代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人口大迁徙。在粮食、医药、交通工具均极为匮乏的情况下,抱着性命之虞,缓慢前行,盼着回到家乡与分离的亲人早些团聚。他们辗转流离,风餐露宿,贫病交加,创痛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在继续发挥着破坏性的影响。”</p>

7017k</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