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整个北地郡从西往东,就只差最后一座城池了。</p>
只要把这座城池打下来,桓冲就会率军返回富平,然后与谢石的兖州军汇合。</p>
然而,这座城池却是块难啃的骨头,徐州军已经进攻了半个月,但都没有打下来。</p>
就在这个时候,桓冲得到了谢石那边,让他们撤退的命令。</p>
倘若他们服从命令,那就意味着前面半个月的努力都白费了,死伤的将士也白牺牲了。</p>
战功是他们徐州军的,伤亡也是他们徐州军的,那谢石的命令听不听也无所谓了。</p>
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p>
在战略上,谢石听从孙策的调遣,带领联军切断了北地郡南北的联系。</p>
同时,桓冲也听从谢石的命令,一路打了过来。</p>
现在,谢石又要他们撤退,却没有任何的解释,这让桓冲如何能够接受?</p>
桓冲(328年~384年),字幼子,东晋时期名将,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人,宣城内史桓彝第五子,大司马桓温之弟,桓楚武悼帝桓玄之叔。</p>
在历史上桓温死后,桓冲忠于晋室,虽然桓氏与陈郡谢氏有所冲突,但桓冲仍以国家为重,然后牺牲宗族利益,将原本桓温时取得的扬州刺史职位让给谢安,自愿出镇外地。</p>
后来,桓冲与谢氏于东西两边协力防御前秦的进攻,助东晋于淝水之战中获胜。</p>
太元九年(384年),桓冲逝世,享年57岁。</p>
在历史上,桓冲与谢安家族关系友好,在淝水之战中亲密无间,相互配合。</p>
但这一世,桓冲受到了桓温的影响,同样成了对曹操的死忠。</p>
如今,谢石的兖州军听从孙策,桓冲的徐州军却听从曹操,因此处处都要对着干!</p>
之前,谢石的命令有利于徐州军,因此桓冲愿意听从。</p>
但现在,谢石的命令无益于徐州军,因此桓冲决定开始和谢石对着干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