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曲阿南下,一路上都是山地。</p>
按照计划,黄忠、贾华所部一万人将前去与程普、孙翊汇合。</p>
如此一来,双方合兵一处,就有两万大军。</p>
按照战力,这两万大军,绝对是碾压丹阳境内山越人的存在。</p>
山越人,如今都聚集在南部的三座城池之中,这无疑给了我军各个击破的可能。</p>
但如果山越人为此感到畏惧,然而放弃城池,转而又回到大山怎么办?</p>
放虎归山,无异于计划将彻底失败。</p>
倘若如此,速平山越的计划又该如何保证成功呢?</p>
因此,在第二天一早,我便与吴景道别,然后带着王强等明卫一路南下,前往追赶黄忠、贾华所部。</p>
现在丹阳境内共有四支军队,面对分别守在三座城池中的山越人,我军便有了三个选择。</p>
一是兵分两路,由黄忠、贾华组成一路,程普、孙翊组成另一路,两路大军分别将南部的山越人左右夹击。</p>
二是兵分三路,分别攻取三座城池。</p>
三是汇聚成一路,用我军的威势逼迫山越人重新聚集起来,然后一战而下。</p>
三个选择也说不上哪个更好,应该是各有优劣,但无论如何我都该进行抉择。</p>
而眼下,我该考虑的并非是降低己方的损失,而是该考虑如何才能更快地完成计划。</p>
因此,我决定兵分三路,由黄忠组成第一路,由我和贾华组成第二路,由程普和孙翊组成第三路,三路出击,各取一城。</p>
所以我需要先追上黄忠、贾华所部,然后进行分兵,再派人联系程普、孙翊前往攻取城池。</p>
两天后,我们一行人终于追上了黄忠和贾华所部。随即,在我进行一番讲解之后,便与黄忠兵分两路,又派人南下寻找程普。</p>
另一边。</p>
陈武在收到命令后,当即就带着亲卫赶往了庐江,一路上花了近十天时间,终于抵达了皖城。</p>
在那里,陈武见到了太守陶侃,并从陶侃手里接过了五千新兵的指挥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