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两人整整交谈近1个小时,主要讨论的就是新耶稣会的行动方针和指导思想,阿方索建议费霍神父从底层神甫们进行拉伙。因为从法国1789年的革命群体的组成和这些年布恩丽池议会的教士代表的表现,底层神职人员因为更接近社会现实面,所以大多支持革命或者主张社会改革,他们这类群体更容易被吸纳进来。</p>
“一个心怀国家进步的神甫或许在教会的影响力为不足道,但是当他们的数量达到一定级别,量变会引起质变。”阿方索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否则为什么法国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选择加入第三等级自立的国民议会?为什么法国布里索派政府那么厌恶巴黎民众呢?”</p>
费霍神父心领神会,不过神父玩玩没想到国王竟然会脱口而出“量变引起质变”这类哲学的话,心里对这位国王的评价提高了不少。</p>
而在另一边的巴黎,伊瓦涅斯受上级的命令,着手调查弗朗西斯科.米兰达和法国政府的联系。</p>
不得不说,布里索派的政府不受巴黎普通大众的欢迎,极大方便伊瓦涅斯获得那些重要情报。光是巴黎所选举的议员,布里索派一席未得。更不要说后面,在国民公会成立后,布里索派在议会把亲近无腿裤汉的山岳派(山上之人:立法者之意)冠上了“无政府主义”的帽子,一直想要降低巴黎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巴黎的群众能喜欢他们才是怪事。</p>
而调查近半个月的结果,也让人十分反转和疑惑。</p>
伊瓦涅斯在攥写报告的时候,都对这样的人产生了好奇。</p>
首先弗朗西斯科.米兰达不是主动来法国的,是雅克.布里索所影响的政府,用中将军衔,邀请他来法国的。当然,悬头事件的确是米兰达为了升高西班牙和法国的敌意,故意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