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科全书派的大臣眼里,由于半岛人的数量稀少,教会很多高级职位都被当地精英占据,更不要说中下层级。以新西班牙为例,在卡洛斯三世限制土生白人影响力前,教会99个地区主教,土生白人占了51个,他们使用教会的特权和政府在征税问题上讨价还价,而如今这个数量变成了10个。</p>
另外也不是所有的传教团体都服从,强调“教皇至高无上”且握有巨额财富的耶稣会教育出来的青年教徒逐渐失去了以往对宗主国尊敬,反而研究本土历史传承,耶稣会士萨阿贡写的《新西班牙印第安人史》,挖掘了古阿兹特克帝国的历史,激进教徒有宣称自己是阿兹特克王国的后代。这些被国王和他的大臣们视为眼中钉,导致了卡洛斯三世在1767年驱逐了耶稣会。</p>
百科全书派的西班牙信徒在从事国家管理之中是不允许威胁王权的存在,美洲教会种种表现都显示:它正在被美洲化。因此他们就在卡洛斯三世时期,在美洲推动“逆美洲化改革”,允许在西班牙注册的银行前往美洲,打压教会在经济上的地位,也是其中之一。</p>
阿方索对于“逆美洲化改革”虽有一些微辞,但是整个政策方向是支持的。不过阿方索的出发点可不是为了王权,而是处于整个国家的需要。就比如允许西班牙银行进入美洲,西班牙需要用金融的手段将西属殖民地的剩余资金引入本土,进行投资和开发。</p>
至于“逆美洲化”的副作用,必然是造成西班牙和土生白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在阿方索这里,是归结于造成殖民地独立运动的起因之一。在哈布斯堡王朝时代,西班牙与其美洲殖民地的联结比较松散,对美洲的统治是通过与当地精英人士的妥协实现的。然而到了18世纪,失去欧洲帝国的西班牙需要“补血”,波旁王朝加强殖民地与西班牙本土的有效整合,结果就是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构成了对土生白人精英的挑战。</p>
阿方索想到已经在英国流亡,上西班牙通缉名单的弗朗西斯科·米兰达。因为有着美国独立的恶劣榜样,西属美洲也不可避免出现解放自己的声音,米兰达,这位曾经旅美的军官就是其一。</p>
虽然西属殖民地的独立有很大原因是偶然因素,但是阿方索认为有必要调整一下“逆美洲化”,去改善两者的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