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大唐水师(三)(2 / 3)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1035 字 2024-02-24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不过,冯宝话里有一个漏洞,李仁察觉到,且说了出来:“本地之作坊,以贵乡之名义向朝廷缴税,老夫从未闻有此先例,似乎于法无据。”</p>

“李刺史有所不知,‘冶铁’、‘水泥’等作坊之最大份子所有者,为‘皇家学堂’,故陛下曾有口谕,凡在外新办作坊,需在乡里缴税,此乃朝堂上下之共识。”始终没有开口的王福来,此刻接话言道:“冯都督不过秉承陛下旨意办事,并无怠慢地方。”</p>

“王公公所言极是。”贺兰敏之也跟着道:“学堂所入乃进‘内府’也,宫中开支大多由此支应,然朝廷那一份亦不可少,唯如此矣。”</p>

一个是皇后的亲侄子,另一个是宫中大总管,他们的话,某种程度上就是代表了皇帝,不管皇帝本人到底有没有过上述意思,但无法验证却是不争事实。</p>

那么,怎样选择?或者说如何取舍?便摆在了刺史李仁面前。</p>

这是一道真心难做的选择题!</p>

李仁反复权衡利弊,依然难以决断。</p>

最后还是冯宝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由“刺史府”出面,召集本地世家豪门大户,一起商议定夺。</p>

李仁闻言,欣然应允。</p>

次日,冯宝一行回转“水师大营”,独留房元昭在城中。</p>

五日后,凡是“广州”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一齐应邀步入“刺史府衙”。</p>

面对近百“大人物”,房元昭侃侃而谈——从作坊产生的巨大收益说起,再到各家合建作坊以共同获利,并明确告诉他们,作坊自身产出,足以覆盖各家其余家业多缴纳之税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