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唐水师(二)(3 / 3)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1041 字 2024-02-24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从将军到士兵,无一例外,白日操练,晚间上“识字课”。整座“水师大营”里,处处彰显活力,且充满竞争。</p>

是的,竞争!</p>

每个士兵都知道了,在三万余大军当中,唯有“操练”最好的前一万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师”,日后可以上船,可以出征,能够通过战事获取军功,赢得财富和地位,当然,更重要的是,每个月还有一贯钱“补助”,这对于穷贯了的底层军卒而言。简直不敢想象,完全值得豁出命去“拼一把”。</p>

军官们也得知,日后“水师”常规情形下,战斗兵力仅一万,以千人为单位,分列“十个营”,每营分“十旅”,自大都督之下,正式“统兵权”仅有两级,每一级各有正、副和军丞三位军官,也就是说,原有近两千名各级军官,最后能够走上统兵岗位的,连一半也不到。而按照大都督给出的章程,能够带兵的,不仅官升一级,另外每月有“补助”,只是不固定,原则上不低于两贯钱。要知道,这可是在朝廷俸禄外的额外收入,怎能不令人眼热?且尤为重要的是,此次各级军官任命,和原有官职毫不关联,一切以最终“考核”为准。换句话说就是,假设原先是一名最低级的“队正”,但是“考核”优异,能够执掌一营,其官阶立刻直升为“都尉”,等同于连升数级,这个吸引力可就太大了。没有一个人可以拒绝这份诱惑。</p>

可也有人问,那多出来的官兵,怎么办?</p>

“水师都督”也给出了答案——“大唐水师”裁撤原“洞庭水师”,设“广州”、“登州”两大基地,此外,在“泉州”和“洞庭”设两大“补给站”,以安置余下两万官兵。并告知全军:“‘考核’每三年进行一次,无论官兵,达不到要求者,退出战斗序列,由陆上辅助官兵‘考核’成绩优异者替换,以保持战斗能力。”至此,“重建水师”迈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