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真的是让谢岩猜对了,由于一些事情的变化较快,导致皇帝李治的心里想法,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当初,将程知节派去征讨“西突厥”,政治意义明显大于军事意义,李治对于战事的胜负,并不是特别在意,尤其为防止程知节立下大功,他甚至还给了“葱山道行军副总管”王文度一道密旨,令其在必要时,阻止战事推进,本着“无功即有功,小胜即可”的原则行事。</p>
但是,政坛上的变化实在快了些,通过“新商税”一事的落地,来济被贬官,加上许敬宗成为实职宰相、李义府执掌“中书省”,朝中长孙无忌一派的势力,得到极大削弱,李治觉得,原有的既定方法,太保守一些,应该做出改变。也就是说,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与“西突厥”决胜,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将程知节召回,且还需考虑军心稳定以及人事方面的安排。</p>
在李治仔细而慎重的考虑下,决定另外派出一支军队,以押送粮秣的名义前往军中,同时派得力亲随随军,相机行事。</p>
贺兰敏之陪同祖母杨氏进宫探望皇后时,无意中听皇帝说起派军队一事后,不由得心思活泛了起来,甚至还当场问皇帝:“若从军,可行否?”</p>
李治没有当场应允,而是把决定权交给了皇后武媚。</p>
武媚闹不清楚贺兰敏之是随口说说呢,还是真有此想法,当即道:“此事陛下尚未最后决定,敏之真有意,需当熟悉军务及韬略方可。”</p>
在贺兰敏之从军一事上,武媚很是矛盾,一方面她自己的这个侄子很疼爱,不愿其冒险,另外一个方面她也知道,自己如果想要提拔、荐举娘家人,那也是要有能说出口的理由才好,故而提出了带有一定“考核”意思的要求,既希望贺兰敏之知难而退,同时又有一丝希望,或许他能够做到呢。</p>
贺兰敏之察觉出了姑母的心思,这才有了来“卫岗乡”的举动,他听冯宝提过,学堂有“军事兴趣班”,而且他也清楚,纵然谢岩称不上“名将”,却战绩不俗,如果能向其请教,也是一件好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