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刺史”崔义玄,是一位实干派官员,所以并不介意和商贾们一起商量事情,而且他也非常好奇,为什么这几十名商贾,会千里迢迢跟随大军来到“睦州”,因此,他参加这样的会议,主要就一个目的,听一听看一看,谢岩到底想要做什么?</p>
“上一次会中,诸位提出的‘睦州’重建方案,本官都已仔细考虑过,今日请诸位来,就是为了最后做一个确认。”谢岩说完,看了所有人一眼,然后继续道:“诸位的方案,总体上本官都认可,诸位提出的开店、设作坊等,本官都可以答应,可有一件事,不知诸位想过没有?‘睦州’人口本就不多,相当一部分男丁又参加了叛军,哪怕将来朝廷赦免其中一部分人,此地劳力不足,已成定局,不知诸位可有想过解决方法?此外,各位的重建计划当中,城里占了大头,那么各村可有考虑过?大家可别忘了,尔等需要的物资,可都来自于农村,城里那是什么都不出产的。”</p>
谢岩一番话,说得在座所有人无不频频颔首,哪怕如做官多年的崔义玄,也是觉得其言之有理。然问题有了,又当如何解决呢?</p>
“谢县男,有何想法请尽管直说,只要吾等能够做到,绝不推辞。”说话者,谢岩认识,是“扬州洛家”的代表,也可以看作是南方商贾的代表。</p>
谢岩压根儿也没有推辞的意思,直接说:“劳力问题,可以用畜力或雇请周围州县多余劳力解决;至于各村……”他特意停顿了一下,再次看了众人一眼,然后道:“历经半年战乱,绝大多数百姓家里一贫如洗,各村恢复生产所必须的农具、牲畜,粮种等,从何而来?百姓以无余钱自购,至于朝廷方面的救助,那也是有一个大约的定数,摊薄到每家头上,恐怕也是杯水车薪。驻军村里时,本官有向村民了解过,百姓大多有借债以应对乱局的习惯,或者说是无奈之举吧,然而,举债之利,高达两成,且是每月!如此借债,百姓岂能还得上?为了支持百姓恢复生产,本官决定,在‘睦州’成立一家钱号,专门用于对百姓借贷之用。”</p>
钱号是什么?在座的人不用想也知道,基本和钱庄、当铺性质差不多,可是来自“卫岗乡”的商贾们,却是从中听出了不一样的意味,几年下来,他们和谢岩与冯宝打过很多次交道,已经非常清楚,如谢岩这般郑重其事地提出,基本都是有太多与众不同之处,而且往往效果绝佳,非常人可比。</p>
所以他们率先站出来请谢岩说清楚一些,并且表示,一定支持。</p>
崔义玄很是奇怪,一件还没有完全说清楚的事情,商贾们怎么如同打了鸡血似的兴奋,甚至连什么事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支持呢?他决定自己好好听下去,或许可以给自己一点启发。</p>
只听谢岩道:“叛军覆灭,只在眼前,朝廷必然会有救助钱粮发下来,除去粮食部分,钱财方面当不会少于一万贯;我军目前所有缴获的钱财,大约有十六万贯,扣除军资、犒赏、上缴之外,几乎没有结余,不过,打败城外叛军后,应当有所缴获。本官以为,最后有个一万贯结余当不成问题;在座若是愿意,也可以自愿认购份子,每人上限一千贯,凑足十万贯即可,以‘睦州’来说,十万贯做本钱足够了。”</p>